近年来,东营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按照共生共荣、共建共享的发展思路,以“打造全国一线休闲度假城市”为目标,按照“把主城区作为旅游度假区来打造”的要求,不断探索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城旅共生 油游共融”的全域旅游特色发展之路,树立了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标杆示范。
城旅共生,开启城市与旅游发展一体化。
按照“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的愿景,充分发挥东营市主城区的城市优势,借助市场机制的催化作用,将城市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富集会展经济、湿地景观、城市休闲、高端住宿、夜间旅游、特色购物等多元化业态和旅游吸引物,开启现代城市与旅游发展一体化。
商旅发展一体化
依托王府井、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形成以东营区新区、西城油田基地为核心的两大旅游休闲街区,发展万达万恋街、燕山路美食街、文汇火车美食小镇等特色夜间旅游业态;借助主城区商业消费优势培育多家高星级酒店、休闲街区、特色餐馆为核心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围绕蓝海酒店主体,配套旅游超市购物基地,构建起“一体两翼”产业化发展新模式;依托城区南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区位交通,整合提升城市公园、酒庄、民宿、场馆等,建设城市休闲度假旅游集群片区。
环旅发展一体化
按照宜居宜游的理念,围绕建设湿地城市和生态城市,推进全域生态治理和绿化工程,新增造林7.7万亩,建设改造公园53个,绿化面积890万平方米。创新开展生态环保和“四增四减”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资62.44亿元。空气优良天数达标,区内河流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全域全景协同发展,既为当地居民创造了优质的生活条件,又为旅游发展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实现了主客共享、宜居宜游,推动了东营区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行动。
公旅服务一体化
加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从主对市民服务向主对“市民+游客”的角度建设城市,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实施意见》,在城市风貌、街道绿化、信息服务、交通设施等方面突出旅游元素与功能,展现城市个性化特色,为游客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的旅游服务。
交旅发展一体化
将南二路城市主干道打造成为旅游景观大道,在道路建设上融入特色景观元素,将大型旅游园区布局沿路,串珠成链,连线成面,构建通河达海、河海互动的壮美城市旅游景观带;用绿道、拱桥将耿井湿地旅游片区与动物园、花仙谷、揽翠湖串点联线,精心塑造湿地城市“绿肺”和全域旅游“核心”,实现城市交通与旅游发展有机衔接。
油游共融,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
东营区发挥胜利油田发源地和石油基地的地缘优势和工业基础,抓住石油这个最具城市辨识度的符号,积极推动石油文化融入湿地城市建设,不仅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探索了方向,而且也创新发展“油游共融”全域旅游模式。
石油设施景观化
站在文化资源、城市景观的视角,对油井、抽油机、油管、阀门等工业化油田设施进行景观美学化改造,打造特色雕塑与产业景观。对油田系统移交的15个场馆、广场、公园进行基础设施完善、景观提升、业态丰富,使其成为城市旅游新载体。坚持重大文旅项目联上联引,系统展现胜利油田发展进程和现代石油科技成果,建成全国最大的胜利石油科技馆,构建了以华八井、营二井等国家工业遗存和全国最大石油科技馆为主体的石油文化旅游体系,塑造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石油文化旅游名城。
社区文化普及化
在油田社区设立文化馆分馆10处、图书馆分馆16处,开展“美丽东营区 欢乐石油城”等文化旅游活动240余场次,实施“新六艺”公益培训项目13个,培训学员10000余人次,采取“1+3”特色创新展演模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艺术培训和文化演出。进一步增强了油地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形成协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油地关系,借助文旅全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
油城节事品牌化
举办“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系列活动,承办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中国休闲度假大会、丝绸服装商品博览会、汽车展览会等展会活动,策划黄河口马拉松赛、黄河口啤酒美食节、草莓音乐节等大型文化消费旅游活动,全年全季举办多样性节会活动,提升石油城市的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油企旅游产业化
扶持以蓝海酒店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引导科瑞集团、德仕能源、精工石油等石油化工企业通过主体产业做大、投资文旅兴业和产业链延伸等多种方式打造旅游强企,其中蓝海集团2020年成功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入围全国酒店50强,成为全省文旅企业的标杆。
“黄河入海石油城,魅力休闲东营区”,展望未来,我们坚持旅游融合化、全域化、科学化发展,借助国家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契机,围绕打造知名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愿景,在全域旅游创新改革征程上,抒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