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汉江两岸,层林尽染,宛如油画。记者来到被誉为“汉江明珠”的郧阳区胡家营镇冻青沟村,探寻6年来该村打破交通瓶颈、实现由贫困山村到“幸福庄园”的蝶变过程。
冻青沟村紧邻汉江,上接白河,下通天河,是古代鄂陕水上航运关隘要道。
清康熙年间,以经营桐油、皮纸为生的何氏家族迁徙至此。300年来,文明之火生生不息,村里至今依然保留有庆畅园、何家祠堂、杨泗庙等14处明清建筑。境内山水秀美,外人鲜至,犹如世外桃源。
2009年4月,郧阳区文物局首次发现冻青沟古村落遗存。此后,该村先后入选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尽管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汉江天堑却卡住了冻青沟发展的“脖子”。过去,村民去镇上办事,需要从村口乘船渡江,再步行1个小时。遇汛期,渡船停摆,上千村民被困在山沟里。
“全村531户,贫困户曾达202户,人均收入连续多年在全区垫底。”该村一名老党员对记者说,守着文化资源,坐拥绿水青山,过着贫困日子,这就是“端着金碗讨饭吃”。
2014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了冻青沟。
“要致富,先修路。”胡家营镇党委书记罗伟介绍,历届镇党委政府把“交通先行”作为“金钥匙”,多方争取修路资金,打破发展瓶颈。
2016年,冻青沟村通往集镇的沿江路全面动工。很快,村民过江的杨泗庙大桥开工建设。
“沿江路和杨泗庙大桥去年底全面通车,都是双车道。”采访中,冻青沟村党支部书记郭东辉难掩喜悦,“以前去镇上要个把小时,到十堰城区要两个半小时,现在分别只需要15分钟和一个半小时。”
路通了,梦圆了,村里的人气、财气也旺了。
每到节假日,十堰城区的游客成群结队来到冻青沟,看古建筑、品农家味、买土特产。深藏深山的“宝贝”,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废弃多年的村小学,经过精心装扮,如今成了竹编产业基地;返乡创业者开办的“溪奇古怪”文创小店内,天麻、土蜂蜜、葛根粉等城里人“稀罕”的土特产整齐陈列;坑洼不平的村道,已经修成沥青路;土木危房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数十栋精美的徽派建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
“住着新楼房、吃着自种菜。住在这里,比城里舒服!”冻青沟村脱贫户雷守悌告诉记者,这两年村里建了产业基地,“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闲时酿些苞谷酒,年收入可达5万元。”
发展富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近两年,通过发展冬桃、竹子、核桃等特色产业,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冻青沟村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去年10月,冻青沟村202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不足4000元提高到1.1万元。
“今年我们帮助冻青沟村在村口建一座‘村标’,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形象。”汉口银行驻冻青沟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姚忠勇介绍,该行还将通过共建培训基地、消费帮扶、金融帮扶等方式,全力帮助冻青沟村保护开发文化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记者了解到,郧阳区已高标准编制冻青沟村乡村振兴规划。该村将以“古韵”为主题,力争用3至5年时间,通过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产业重构,全面激发新活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