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
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拉升标杆跑起来、打好高安文旅牌”,文化旅游业正被赋予富民兴市的重要使命。
高安自西汉六年开始建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朴实的高安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独具特色的资源,为文化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国宝元青花、国遗采茶戏蜚誉全国、久负盛名。
新的时代,高安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新一届市委提出了“拉升标杆、彰显品牌,为百强争得更好位次、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个奋斗目标,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事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创建不断突破,文旅业态不断丰富,综合收入不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夯实了后劲。
10月20日,高安市两办联合下发《高安市2021-2022年文化旅游领域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到2022年,全市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元、线路互通、要素齐全、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接待总量达2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亿元,争创江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目标已经明确,就是要按照品牌、创新、融合、升级的思路,依托旅游资源,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加大精品线路打造力度,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不断增强高安文化旅游品牌的竞争力、影响力。
聚焦拉升标杆、彰显品牌,全力以赴抓项目
深秋时节,乍寒还暖,笔者走进中国高安田园综合体——巴夫洛生态谷,这里的夜晚温馨、迷人,星空、营地、木屋、草场,构成了一道美轮美奂的景观。
巴夫洛位于高安市大城镇昌西文化产业园,占地面积22800亩,集休闲旅游、田园民宿、康养小镇、研学团建、农业观光为一体。2017年被评为国家八个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2018年成功评选为国家4A旅游景区;2019年被评为江西省级旅游度假区;2020年被评选为江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园区网红花海占地约1500亩,种植有几十种鲜花名木,景区四季如春、风光无限。
高安人对巴夫洛项目,可谓是一见钟情、情有独钟。2015年,巴夫洛选择投资落户高安时,提出了比较“苛刻”的条件,要求高安在三个月内完成土地流转、搬迁。高安市委、市政府为了尽快促成项目落地,组织六支工作队,由县级干部领衔,进驻大城镇,硬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三个月时间完成土地流转面积23000亩,顺利实现对项目方的承诺。正因为有引进项目的恒心、推进项目的决心、服务项目的爱心,才创造了今天的巴夫洛,成就了今天的巴夫洛。高安提出,要把巴夫洛作为高安文化旅游的龙头来打造,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加大营销宣传力度,真正让巴夫洛成为高安旅游的金字招牌、最佳品牌。
巴夫洛是农旅、文旅结合的景区。这里建设有五大板块,即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生态牧场游憩区、乐龄中医药康养区和市民农园,将“闲、养、乐、学”融入其中,尽显“生态高地”的独有特色,是巴夫洛田园综合体的品牌基础和人气平台,特色项目每天都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自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
不仅仅是对巴夫洛,对其他的项目,高安人也是一以贯之,全市上下紧盯项目导向,全力以赴抓好文旅项目建设。一是做强大项目。注重发挥龙头引领作用,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实施资金奖补等方式,支持巴夫洛和百峰岭两个国家4A景区建设,唱响了田园生活巴夫洛、跑马观花百峰岭两大品牌。二是启动新项目。着眼全域谋篇布局,市乡两级共投入资金20多亿元,先后启动瑞州府衙、采茶戏艺术中心、八景礼港、华林周岭、瑞办文昌、祥符西湖、大观楼腐竹厂等乡村旅游项目,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格局。三是引进好项目。促成浙江蓝城与高安村投公司、相关乡镇合作,共同开发和运营乡村旅游点。引进钊弘文化有限公司,在瑞办文昌打造全省最大的动漫产业园。引进桐青工艺落户高新产业园,打造最具特色的青铜工艺品。
聚焦拉升标杆、彰显品牌,全力以赴补短板
高安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5个,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2个,江西省旅游度假区1个,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1个,四星级旅游饭店3个,三星级旅游饭店1个,四星级旅行社1个,三星级旅行社1家等27家旅行社(点)。有1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安采茶戏,有高安骨伤等9个省级非遗,宜春市级非遗14个,高安县级非遗6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贾氏宗祠、朱轼陵园、华林造纸作坊遗址3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3处,宜春市文物保护单位35处,高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5处。其中宋代华林造纸作坊遗址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时间最早、最完整的造纸作坊遗址。2009年,该遗址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新街镇贾家古村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典型江右古村赣派建筑群,有元、明、清古民宅300余栋,被誉为“现实中的荣国府”。
高安地方戏曲种类繁多。高安采茶戏是江西省四大地方戏种之一。起源于高安的民间灯歌灯彩、傩歌傩舞以及道教歌舞,由明清时期瑞河两岸的瑞河戏、锣鼓戏、丝弦戏等剧种演绎而成,经过高安民间艺人数百年智慧的浇灌和艺术的提炼,逐步形成“语言通俗生动、行腔淳婉清越、气韵刚柔交错、表演质朴优雅”的艺术特色,饮誉戏坛,享誉赣鄱大地。曾进京、上庐山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专场演出。还有源于民间艺乞,颇具地方特色的古老说唱形式高安道情;演唱时不用管弦乐器伴奏,仅用锣鼓击节而得名的高安锣鼓戏等等。
高安民俗表演艺术形式多样。上湖灯彩是以纸扎灯为道具而载歌载舞的传统表演艺术,有龙灯、狮子灯、跑马灯、蚌壳灯数十种彩灯类型;字门拳是流行活跃在高安市及周边县市的一种民间武术,是南拳的一种,又叫“八法拳”,民间多叫“打狮子”,每套拳术的手法和身法,都是用一个汉字来命名,所以叫字门拳。
目前,高安正在打造的景点有: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大观楼腐竹厂,江西省4A乡村旅游点祥符西湖村、瑞州街道文昌村,元青花文旅融合示范区(瑞州府衙、筠西古街、青花小镇)等。
文化深厚、旅游精彩,是高安人做强文旅事业的底气。高安将对标对表先进地区,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正在积极争创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围绕安全游、快乐游、惠客游、长线游,扬优势、补短板。一是打造高安IP。围绕“谁懂青花、自然高安”,制作高安文化旅游宣传片,设计高安文化旅游LOGO,让元青花成为高安文化旅游的名片,与世界对话,与游客互动。二是完善要素支撑。推出瑞州府宴、高安福宴等一桌菜,建设巴夫洛、百峰岭、华林周岭等一批精品民俗,开发元青花、瑞州府衙、巴夫洛、蓝城等一批文创产品。促成高安采茶戏、高安道情、高安字门拳等非遗项目进景区,丰富了景区业态。三是开发高安游线。结合高安红色、绿色、古色资源,以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为核心,开发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聚焦拉升标杆、彰显品牌,全力以赴强保障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保障就没有发展。
一是搭平台强保障。借助城投和村投两大平台,争取银行资金,吸纳民间资本,开发旅游资源,支持旅游项目,撬动高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通过两大平台,争取专项债券18.46亿元。二是给政策强保障。市财政每年整合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品牌创建给予资金扶持奖励。同时,对重大文旅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给予用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三是抓宣传强保障。市委、市政府专门拿出1000万元真金白银,采取奖补方式,支持各个景区景点搞宣传营销,引流增效,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高安把项目落实、见效,作为重中之重。由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文化旅游重点工作,适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半年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年底召开一次总结表彰会,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项目标任务的督查调度、跟踪问效、考核评价,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乡镇、相关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明确职责任务,明确专人负责,并按照各自分工落实到位。对项目推进缓慢、工作落实不力的,将进行通报,并严肃问责。
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固然重要,但事业的关键在人,要有一支能打硬仗、铁的队伍。高安市文广新旅局紧紧围绕“拉升标杆、彰显品牌、文旅强市、魅力高安”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奋力争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时处处把讲政治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业务知识学习。设立“文旅讲堂”,通过实行分班子比、股室比、干部比三轮次大“比拼”,以评分竞赛形式让干部职工在“比学赶超”中掀起奋勇争先的“学习风”,推进“文旅课堂”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并重,深入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突出文旅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学习主线,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使全体干职工真正成为懂业务、明政策、善管理的文化旅游行家里手。强化专业技能学习。充分考虑文旅发展需求,结合文旅从业人员实际情况,通过采取“理论+实训”的方式,分类举办讲解员培训、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等活动,培养一批即带动一批,引导农家乐炒好家乡菜,体现高安特色;讲解员讲好景区景点资源,突出高安亮点;星级宾馆练好服务细节,展现高安魅力。切实提高文旅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增强文化旅游吸引力,不断推动高安文化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