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表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介绍,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提出并实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重要举措,不断强化就地与迁地保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在此基础上,中国生态环境大大改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游人逐渐改变在景点扎堆游览的出游方式,转而追求健康和自然,而各地生态公园、地质公园的保护建设也为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在生态文化和在地文化的加持下,新时期中国生态旅游正迎来更光明的前景和更广阔的天地。
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
突出生态优先 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
苏 锐 文/图
▲ 游客在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参观
深秋时节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从高处俯瞰,蓝黄交汇处是黄河入海的地方。驱车行走在笔直宽敞的公路上,两旁的万亩芦花迎风招展,让人心旷神怡……过去几年,黄河三角洲所处的山东省东营市深入开展“湿地城市建设”3年行动计划,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和水系连通工程,城市内湿地星罗棋布,休闲绿道串联生态公园、街头游园连接居住小区,形成了“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特色,生态环境已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自然底色。
在东营,总面积15.3万公顷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成千上万只东方白鹳、黑嘴鸥等珍稀鸟类在此繁衍生息,370种600万只鸟类将这里当作家。这两年,东营市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加大生态保护和湿地修复力度,使黄河口国家公园成为全国正式启动创建的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
为向游客更系统地介绍黄河口的鸟类品种,提升景区的研学价值,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修建了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馆内不仅通过图文展览的形式,展出了黄河口常见的鸟类,还通过数字体验等形式,让游客能够进一步感受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博物馆讲解员成梦飞介绍,该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鸟类主题博物馆,2018年至今,馆内年均接待观众超70万。河北、河南、江苏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奔波几百公里,就是为了观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景。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明德介绍,立足于国家公园建设,当地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等8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确定了黄河口国家公园的范围。根据国家公园建设要求,编制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及本底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符合性认定报告、社会影响评估报告“一方案三报告”及《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完善黄河口国家公园机构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启动创建全国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作为退海之地,黄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成陆时间短,土地盐碱化、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以来,作为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黄河三角洲湿地加快保护与修复步伐,全力保障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健康完整。保护区通过筑堤修坝向湿地引水、蓄水,恢复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用淡水冲碱压盐,以促进湿地的自恢复、自我发育。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20年起,东营实施北汊河河道疏浚、湿地景观修复等项目,让常态化观览“河海交汇”成为可能;新开设的观鸟秘境项目,满足了观鸟爱好者在不打扰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近距离观赏、拍摄野生鸟类的需求;结合湿地修复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生态景观质量,推出红毯迎宾、黄河入海VR体验等精致旅游产品……一系列措施,让黄河入海口旅游更具看点,让黄河文化在这里深入人心。
▲ 地处黄河三角洲湿地的黄河入海口
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孙子文化旅游节、黄河三角洲湿地槐花节……这些富有黄河口地域特色的节会活动,以及摄影展、美食季、啤酒美食节等独具东营文化特色的文化美食盛宴,为东营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游客流连忘返、纷纷点赞,是近年来东营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加快发展文旅产业的最直接成果体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今年“五一”期间,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广西北海红树林:
“生态+文化+旅游”模式展现独特魅力
郭凯倩
▲ 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广西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远远望去,密密匝匝的红树林宛如身穿绿纱的仙女,在浅绿色的海水中沐浴。涨潮时,只露出婀娜的树冠;退潮时,盘根错节的树根枝丫裸露出海面,潮湿的滩涂里还能看到招潮蟹和跳跳鱼欢快地跃动……绿色的红树林与湛蓝的海水共生共息,构建了生物的天堂。
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考察时,沿着当时的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木栈道,详细了解红树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强调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几年来,北海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行“生态立市”,全力守护好北海的碧海蓝天、绿水青山、海岛海港。北海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立市的行动方案》《北海市红树林保护管理规定》《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将《北海市红树林保护条例》纳入立法规划,为北海湿地生态保护确立了第一条防线。
2016年,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成为广西首家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为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公园先后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及海岸带保护修复建设项目7个,新种植红树林33亩,修复红树林生态面积1000多亩;同时清退区内虾塘及残留堤围80亩,建设红树群落演替示范区65亩,新建红树林围栏1200多米,使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
2018年起,北海市委、市政府投入25亿元,启动了建设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北海北排公司负责人张庆习介绍,该工程按照“治污、生态、为民”的目标要求,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恢复、海绵城市、景观工程等八大子项目,改善了冯家江流域生态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北海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提升。“有4万多只鸟儿在湿地公园越冬,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其中包括全球性濒危鸟类勺嘴鹬。”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监测部工作人员梁元泉介绍。
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红树林面积约3000亩的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已成北海滨海旅游的网红打卡点。这里是北海市“生态立市”的窗口,也是创新“旅游+生态+文化”模式的缩影,年均接待游客量40万人次以上。
长长的木栈道连缀起连片的红树林,游客可沿着栈道一边走一边观景拍照。远处,一群白鹭自水面上飞过;近处,俯首便能看到招潮蟹、弹涂鱼等小动物可爱的身影。景区内观光木栈桥、背景音乐系统、观景平台、沿路观景休息、疍家民俗园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备,还建有科普展板,有专业的讲解人员讲解红树林生态科普知识,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
“红树林并不是红色的树,是因为它的体内有一种叫单宁酸的物质,裸露在空气中会氧化成红褐色,人们便称这种能生长在海里的植物为红树。”在景区的观景平台上,讲解员指着图文并茂的科普展板向一群从东北过来的游客讲解着红树林的特性。“能看到中国鲎、沙虫这些珍稀的生物,说明这里生态真的很棒。”游客梁丹妮说。数据显示,与2017年以前的数据相比,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增加了46种,底栖生物增加了87种,红树植物增加了2种,其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文化体验也渐成金海湾的一大招牌。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金海湾红树林核心保护区域之外,景区管理方还设计了疍家民俗园和疍家赶海区,让游客有更多的文化体验。其中,“赶海”是景区的一大特色。在该区域,游客可以在退潮时,扮一回疍家人,挖螺、挖沙虫、拉地笼、围箔捕鱼,亲身体验疍家的民俗风情魅力。
福建泰宁水上丹霞:
世界遗产地探寻“生态+文旅”路
黄国勇
▲ 金湖景区仙寿大赤壁 刘贤健 摄
别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与浩瀚湖水相结合的水上丹霞,是福建泰宁作为世界遗产“中国丹霞”重要组成部分的金字招牌。湖在山里,山在湖中;清水绿岸、鱼翔浅底——这是“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的闽江源头福建泰宁金湖景区。成功申遗10年来,金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总量3483.2万。
“近年来,为加强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好遗产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泰宁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不断探索遗产地生态保护管理工作机制,持续加大遗产地保护管理投入,管好‘山头’‘水头’‘村头’。”泰宁金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宁璋介绍,通过制定《泰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累计投入2亿元用于保护森林资源等生态资源,持续推进崩岗水土流失治理、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规划编制《三明市金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投入2600多万元开展风洞蓄水坝闸门启闭、金湖河道清淤、生态护岸改造和湖面垃圾综合处理等生态修复工程,购置了全省最大的垃圾清理船,常态化开展湖面垃圾清理。实施湖泊生态保护清淤、垃圾清理清运、景区厕所革命、水体水质水位在线监控等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有效改善水资源环境。
金湖景区140平方公里面积中,水域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对于这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来说,水无疑最大最亮的金子。
“金湖景区以水生态环境保护开发为出发点,严格贯彻落实水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各项水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金泰旅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水荣介绍,景区制定企业湖长制,由县领导任“湖长”,景区工作人员为主要成员,并制定《金泰公司全面深化企业湖长制实施方案》《湖库巡查员工作制度》《企业湖长工作职责》《企业湖长巡查制度》等。2019年,金湖景区经理范蓉被评为福建省“民间最美河长”。
景区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对主要游览线路上的重点树木进行保护,增强植被涵养水土能力,并加强重点区域绿化,防止水土流失,保证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通过保护,金湖水质长年优于Ⅲ类标准,成为福建生态旅游景区的典型示范,八方游客崇尚的绿色旅游、养生旅游、休闲旅游目的地。
在生态保护的亮丽底色上,金湖的旅游发展蒸蒸日上,生态保护、美丽乡村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南会村、水际村、际溪村、大源村等“五朵金花”旅游主题村,以及“状元茗舍”“晟境民宿”等特色主题民宿。
金湖之畔的水际村曾是有名的省级贫困村,依托丰富的水域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先后组建家庭旅馆协会、游船协会、渔业协会三大协会,创建“晏清”有机鱼品牌,成立4家游船公司等,全村“家家开旅馆、处处‘渔家乐’、户户搞旅游”。如今的水际村“家家住别墅,户户有轿车”,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精品村,成为三明旅游第一村。
在水南村罗汉寺内的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80多年前,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曾在这里指挥作战。金湖景区将红色文化融入生态旅游,打造第一艘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的主题船“东方军号”,成为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学习点。
“茶出峨嵋峰者佳。”位于金湖风洞码头的境元世外茶园,推动茶旅项目,打造生态湖景茶园、茶文化交流中心、茶叶加工体验中心、茶园养生木屋、茶谷溪道休闲区。在金湖观光渔场,“群鱼飞天”、人鱼互动、水上趣味运动等休闲娱乐,吸引了众多爱好者来参加各类垂钓赛事及户外拓展等活动。
专家观点
生态旅游新机遇 中国智慧新样本
吴若山(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指出,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会上,我国正式公布设立三江源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陆域或海域。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履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承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大实践引领。
第一批国家公园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探索进入新阶段,我国正逐步建立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对珍惜物种、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文化遗产的有机保护。
国家公园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下,也注重兼顾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生态保护体系,始终是生态旅游的典型研究区和最佳实践地。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路径之一,高质量的生态旅游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生态价值最优化。
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全面推广的线上预约、承载限量、虚拟体验、错峰引导、应急处理、信息化集成等管理经验和技术实践,为全球生态旅游复苏振兴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未来,伴随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旅游迎来良好发展环境和崭新发展机遇,游人逐渐改变在景点扎堆游览的出游方式,转而追求健康生活、回归自然、文化体验和互动参与,良好生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分享“两山理念”成果、参与乡村振兴成效、追求美好生活方式的最佳载体。
当然也要注意到,我国生态旅游局部仍存在监管标准体系有待健全、特色文化传承相对不足、社区参与度相对偏低等问题。期待以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继续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力度,积极总结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模式,持续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智慧科技、区域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加快推进生态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参与借鉴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化建设,为全球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鲁 娜 采访整理)
2021年10月30日《中国文化报》
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
《守好绿水青山 赋能生态旅游》
↓ ↓ ↓ ↓ ↓ ↓ ↓ ↓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