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到19日,在世界遗产的古城平遥,举行着一场年轻的电影盛会。这便是2021平遥国际电影展。而笔者有幸作为观影团的一员感受了整个影展的美好与力量。
聚爱
此次平遥国际影展的主要由“卧虎”、“藏龙”与“首映”三个单元组成,“卧虎”单元主要放映的是国际新导演的作品,“藏龙”单元主要放映的是华语新导演的作品。另外还有“首映”和“从山西出发”等各个单元。
平遥影展主要的观影和各项活动都在电影宫内进行。平遥的电影宫很特别,曾是古城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废弃工业用地,一座始建于70年代柴油机厂,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光影的美好,还能感受到那些在历史中尘封的标语与记忆。似乎光影与历史在某一刻因缘际会。
此次平遥影展的主题字就是“聚”。无论是台上的评委,还是台下的观众,在电影宫里,时不时就会着擦肩而过,有时坐下喝杯咖啡,歇息片刻。对面很可能就是评委会成员或是行业内的资深前辈。在这刹那,彼此不太会有身份的界限,似乎都是一个热爱电影的“你”,亦或是等待下一场电影的普通观众。
其实,无论是电影工作者,还是影迷,在平遥真的很幸福。看好电影就可以在电影宫外晒晒太阳,或是在大院里闲逛,偶然间就会碰到熟悉的身影,或是一个完全陌生,却同样热爱电影的彼此。可以闲聊,可以争论。时而遇见新人,时而也会遇见许久不联系的老友。就这样遇见,就这样聊着电影,聊着生活,聊着很多光影瞬间。想来,这不正是一帧帧美好的电影画面吗?
平遥对于观众礼遇有加。除了各种观影体验小设计之外,更将电影节收官的光芒与礼遇奉献出来。在最后一天颁发“观众票选荣誉”时,不仅贾樟柯、马克·穆勒等核心人物悉数到场,还专门为影迷安排了观影派对。
观影团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和不同领域,他们热爱电影,分享彼此的电影与生命体验。
正是在平遥,正是在电影宫,将创作者与观众“聚”到了一起,正如热核反应一样,因为密集而聚集,因为聚集才使得彼此碰撞、交融、成长。这不仅是一种对于电影的爱,更是撞击之后的力量与光芒。
未来
除了“聚爱”之外,来平遥的另一大感受就是“未来”。
这次来平遥的电影人有谢飞、徐克这样的殿堂级的人物,也有张扬,宁浩这样的中坚力量,但更多的是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年轻创作者,有的带着作品进入各种单元,有的是刚刚拍完电影,还在寻找合作伙伴,有的以剧本与创意参与创投。他们中有些人少年老成,有些青春叛逆,有些轻舞飞扬,无论哪一款,都有各自的独特与可能性。
说到未来,就不得不提一部特殊的影片,那就是短片《地球最后的导演》。导演徐磊是位新秀,两位主演宁浩与贾樟柯却是老导演,新演员。影片讲述的是在2065年,电影已经成为几乎没人看的“非物质保护遗产”,贾樟柯和宁浩两位曾经的大导演,为了争夺“非遗传承人”的名额,展开暗流汹涌的较劲。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却展现了平遥影展对于电影未来的思考。当代艺术家徐冰及团队作品“人工智能无限电影”也于平遥影展全球首展,挑战传统的电影理念、生产方式以及公众的观影体验,为未来的电影形态提供一种新的想象。从无数小细节中,能感受到平遥影展对于未来的电影人与电影的关切。
在这么多“未来”里,最令笔者动容的是一位“老未来”——涂们导演。
看着台上讲述着自己创作感受的“新导演”涂们,心中很是感慨,即便涂们早已功成名就,他的内心依然有一种创作的单纯。看到这一幕,似乎又联想起此次影展的另一个瞬间:开幕式上,著名导演徐克上台领奖后讲到:“他依然是那个曾经的少年”同样也给人触动。其实平遥的这种未来感,并不仅仅属于更年轻的生命。
一晃从平遥回来,也近一周。想来,这些年,国内外也去过不少影展,然而平遥给我的感受很特别,在这里不仅会遇见老朋友,更会遇见未来。(孙祺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