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感叹经济快车飞速前行的同时,当我们以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自豪的时候,这边“旅游景点游人到处扔垃圾” “公交乘客因抢座大打出手”,那边 “怕被讹不敢扶摔倒的老人”“食品不达标让人们吃的战战兢兢”,一系列道德滑坡现象冲击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或许感觉到,日子富了、钱包鼓了,但好像安全感却不如从前了。与物质文明快车相比,精神文明发展显得有些滞后了。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道德一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主体、是社会发展导向的核心。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让道德回归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青少年是新一代的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念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校园抓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精神食粮”。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始终排在第一位,“要成才,先成人”,青少年的成长进程中不应只有数理化的陪伴,还需要有道德文化的熏陶。在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中融入国家主权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教育,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让国家责任感、社会道德感悄然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在青少年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学生们社会阅历以及理解能力的限制,不能将理论知识进行“填鸭式”的补充,枯燥无味的知识灌溉可能起不到预初的效果,反而成为学生们学习的负担。将知识融入到故事之中,在故事中提炼文化精髓。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教学的艺术,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引起共鸣,唱响“校园好声音”。另外,还需要老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潜移默化的熏陶,将青少年培养成有道德、有知识、有理想的国家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