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人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雪糕在景区打卡
近年来,文创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从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到北岳恒山的文创雪糕,无一不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实现了双丰收。其中,文创雪糕之所以火爆“出圈”,是因为有独特的IP元素与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将传统文化融入丝丝冰甜。
▲ 游人以扬州瘦西湖文创雪糕在景区打卡
▲ 游人以天坛公园文创雪糕在景区打卡
这出圈的背后,既是传统文化的原生魅力,也是现代传播者一次次踩准年轻人的喜好。“95后”和“00后”等新生代群体正在逐步成长为文化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偏爱独特的、具有仪式感的文创产品,他们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也让文化机构一步步探索如何将自身特点与消费市场对接,突破传统束缚,用更先进的理念提升文创活力,打通创新之路。
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雪糕市场一直是本土老牌企业的天下,如广东美怡乐、上海光明、山东好阿婆等,但因为当时冷链物流设施不完善,受地域和季节的限制较大,这些雪糕厂商只能“墙内开花”。90年代后,中国民营雪糕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外资品牌也同期大举进入中国。小布丁、冰工厂、绿色心情等雪糕名字承包了“90后”的童年记忆。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的升级、消费方式的变化,年轻人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线上销售占比不断攀升,雪糕打破了季节和地域限制,从以前的消暑食品到现在成为日常休闲甜品,雪糕的市场容量在不断扩大。据中国饮食行业协会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雪糕市场规模仅有708亿元,2020年增至1470亿元,规模稳居全球第一,且预计2021年雪糕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600亿元。
近年来,国产雪糕品牌像一阵旋风裹挟着一款款网红雪糕,掀起了国产雪糕市场的风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追求个性化、品质化等消费诉求开始引领新消费趋势,中国民众对雪糕的需求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味觉享受,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雪糕更能征服消费者的心,即使售价不菲。
2017年,北京玉渊潭公园开行业先河,推出了“樱花雪糕”,一经问世,备受消费者追捧,引来众多网友打卡。“樱花雪糕”带火了旅游景点,增加了景区效益。一时间,全国各地景区、博物馆纷纷追随,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个性文创雪糕。
▲ 游人以敦煌文创雪糕在景区打卡
对于当代年轻人,文创雪糕不仅成为旅行仪式感的独特表达,更为景点“打卡”增加了创意,也在方寸之间吸收了地方的独特文化,增加了那一份厚重的历史感。“我们希望一支雪糕在满足大家口腹之欲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相关文物常识。”中国国家博物馆餐饮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创雪糕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创雪糕元素选取了击鼓说唱俑和云纹犀尊,最初于2019年8月上市,仅3天左右就荣登微博热搜。暑期,这种文创雪糕每个月的销量达1万余支。据国博餐饮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推出文创雪糕的初衷,是通过这样的载体,让群众更愿意走进博物馆,从而了解博物馆和博物馆里的文化与历史,丰富大众的历史文化知识。
▲ 游人以武汉黄鹤楼文创雪糕在景区打卡
武汉黄鹤楼公园推出造型为湖北标志性地标——“黄鹤楼”的文创雪糕,文理细密,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立体感强。黄鹤楼公园营销策划科负责人表示:“根据已有数据分析,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反弹,文创雪糕的转化率将达到30%,相当于黄鹤楼30%的游客购买,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数据比预期减少了10%,但收益也达到了200万元。对于单一产品来说,这个数据已经相当可观。”
西安城墙、武汉黄鹤楼、晋侯鸟尊、故宫的脊兽等文创雪糕不仅体现经济效益,也体现文化效益。文创雪糕首先是消费者对于文化的认可,进而引发对文化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去了解、去挖掘这种文化,有利于促进文旅融合的发展,也有利于放大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 游人以鸣沙山月牙泉文创雪糕在景区打卡
据了解,各地景区、博物馆仍然在探索更新形式的文创雪糕。四川省博物馆学会传媒与市场推广专委会秘书长张衡介绍,全国首款以青铜戈为元素开发设计的“舌尖上的‘冰’器”文创雪糕10月在“触梦巴蜀展览季”上推出,将文化与新潮的思维融于文创冰品中,以好看、好吃、好玩的形式呈现在游客的视野,实现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弘扬文化”的目的。
据统计,三星堆文创馆出品的青铜面具雪糕在“五一”期间,卖出了两万多支;趵突泉雪糕在五一假期销售了600多箱,1.9万支;北京玉渊潭公园樱花形状的雪糕在清明节假期共卖出了4.7万支。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大概有上百种文创雪糕,年产量上千万支。仅北京有文创雪糕在售的景区达十处以上。
2021年11月1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文创雪糕融进过去和未来》
↓ ↓ ↓ ↓ ↓ ↓ ↓ ↓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