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据说八仙中排名紧跟在何仙姑之后的吕洞宾,能把自己的箫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不知吕洞宾从潭州溁湾市(今长沙溁湾镇)兴化寺过湘江到繁华热闹的城中心来,也是用这种方式不,又或者还是混迹在众人里乘船渡江呢?反正我只能乘车。
金线街挨着太平街,这里曾有吕洞宾“点石成金”
在岳麓山下桃花岭侧的中南大学校本部读书时,我喜欢和最要好的女同学一起坐彭立珊专线,到溁湾镇下车,买冰激凌吃,然后手拉手走过橘子洲大桥。我们通常是去下河街买蜡烛,还有一些文具。下河街聚集着很多门类的小百货,批发零售兼营,价钱比百货商场和街头小店都便宜。虽然后来大部分商家都搬迁走了,可是这里历史上一直毗邻湘江边的大西门、小西门码头,还有商业氛围和人文气息盛名在外的太平街,这样的位置很难让人彻底放弃,所以总有人还在这做着小生意。而金线街正是连通下河街和太平街之间“鱼骨型”小街巷中的一条。
虽然长度只有200米多一点,金线街却是如今长沙市内仅存的3条麻石街之一了(其他两条是太平街和潮宗街),金线街与太平街的交会口,离解放西路近在咫尺,贾谊故居就在它的斜对面。
我最近一次来金线街是在秋雨催开了桂花香的午后来散步,谢绝了各种大小店站在街上热情相邀吃饭的招徕声,径直拐进靖港迁来的郭娭毑甜酒铺子,要了一小钵子甜酒,扫码付款时却发现店铺备注的是“太平街店”,郭娭毑家的守店妹坨看着我疑惑的眼神,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因为说在金线街好多人都不晓得,说太平街才知道。
我一边吃着甜酒一边告诉她,说店铺在金线街才是宝地呢,因为吕洞宾在这里“点石成金”过,对于生意人来说就是利兴隆啊。
我给郭家妹子讲了在康熙《善化县志》和光绪《善化县志》里都有的“点石成金金线巷”传说:巷里有家人某天得到吕洞宾画像,挂在自家墙上,幼子放学后常对画像作揖。后幼子出门遇见道士,很像自家的画中人,便牵着道士衣角说,“你就是我家里的吕洞宾啊!”道士笑着将身上所藏的一块石头敲成两半送他。小孩回家后将石头拿出,父亲把两个半石合拢来,仍为一块石头,只是中间留有一线闪闪发光的金子。于是,这条巷后来就被称金线巷,又叫吕仙石巷。
郭家的妹子听了这样的故事,笑得合不拢嘴,她说会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客人们听。我也希望那些勤恳而执着地从事着传统手艺的人们,都继续得到幸运的眷顾。
春风街的春风从唐宋吹拂到明清
从金线街出来,经太平街或者卫国路就到了五一路。走过地道,在一个挑着空担子的中年男子身影后,来到留有更多吕洞宾仙踪的另一条街——春风街。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春风街和金线街一样,也是200米多一点,只是街型更为独特。大概是街西头对面现还有一段明吉王府藩城堤,所以从藩城堤巷到轩辕殿巷(延寿街)中间是一段斜坡,而从轩辕殿巷到一路吉祥巷(紫荆街),是一段弧形弯道。春风街是明潭王府、王府花园以及轩辕殿之间的核心区域,离潮宗门和通泰门都不远。
可能提及春风街的位置,说起长沙明清历史以及明代藩王大家更为熟悉点,其实春风街还能带人继续上溯唐宋时代的长沙繁荣。它的西街口临着明月商贸城,正是五代时期马楚国的著名园林明月圃旧址所在。而春风街原名吕祖巷,街名来源于清代街上还存在的吕祖殿。吕祖正是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据说文武双全,还会作诗文,在民间传说里才华可比文昌星。关于吕洞宾的传说在北宋初兴起,据说他曾云游岳阳君山和潭州兴化寺(原址在溁湾镇,今不存)、春风街、金线街一带。长沙理发业和金银业,都尊吕洞宾为祖师。春风街上的吕祖殿香火极为旺盛,清末藩城堤古玩业经营商组织粹湘公会就设在吕祖殿。
综合了诗人和道家神仙气质的吕洞宾,也许历史上确有其人,而文人笔记和民间传说里的生动故事,又添加了无论是士大夫还是底层群众皆有的精神向往。他在长沙的诸多“神迹“被商界推崇,说明了在中晚唐、五代和两宋时期,长沙的文化和经济地位。
文、图/溪客(专栏作者,插画师,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