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我们发展产业带来了好前景。”望着眼前宽敞、整洁的通村公路,天池社区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罗建强对未来有了新的期盼。
泉口镇地处德江县城北部,距县城53公里,是“三县八乡(镇)”交界之地,平均海拔916米,最高海拔1340米,是黔东北区域的避暑胜地。
然而,过去因交通设施落后,困羁大山的泉口人生产生活一度陷入苦涩。
2014年前,受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制约,全镇公路总里程共25公里,里程少,等级低,设施差,晴通雨阻,群众出行艰难。
回忆过往,大湾村的何大高感慨颇多:“以前到乡里办事情,要翻山越岭走十几里路,只要一下雨,一路上都是泥巴和坑坑洼洼。”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大潮中,泉口农村公路历经沧桑巨变。
要致富先修路。“十三五”时期,泉口镇抢抓脱贫攻坚发展机遇,全面提档升级农村公路,不断补齐短板,打造大路网、畅通内循环,有力托起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从2015年开始,泉口镇借助脱贫攻坚政策大力实施道路建设,全力把每一条“村村通”都建成“民心路”。
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投资9834余万元,硬化道路78条,里程223.35公里,21个村(社区)道路已全部硬化。同时,还新建了一批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推动“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特色产业”等交通扶贫新模式,增强全镇内生发展动力,打造“特色致富路”。
通村路圆了几代人的出行梦,也让泉口这块极具发展潜力的土地孕育着勃勃生机。
2021年全镇已基本实现集中居住30户以上自然村对外通畅,全镇通畅率达到100%,村组路通畅率达到100%,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网络。
“今天路上垃圾较多,搞了一上午。”10月15日上午11时,在路上忙了一上午的田茂孝汗流浃背。
田茂孝是先坝村的村民,也是镇里聘请的村道养护员。每天早晨7时左右,他都要骑车到路上转一转,巡视一下自己负责的6公里多责任路段,遇到重大情况需及时向村里汇报。
“三分建,七分养。”先坝村成立了以村支书为“队长”的农村公路养护队,明确了职责和管养制度,定期巡查管护,确保路况良好。
先坝村只是泉口镇重视农村公路管养的缩影。为做好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该镇建立了“镇有监督员,村有护路员”的管理体系,构筑齐抓共管的格局,实现了农村公路管养水平的全面提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鸟瞰泉口大地,一条条承载着群众期待的公路逐渐由“窄”变“宽”、由“通”向“好”、由“线”成“网”蜿蜒在绿水青山间,与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交相辉映,推动着泉口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 梅浩浩
编辑 张星星
编审 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