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水同舟,文脉相亲。为更好地共建人文湾区,进一步凸显和增强湾区文化软实力,值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3周年之际,2021年10月24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支持,广州塔旅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珠水同舟——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展”将在广州塔首层环形展廊正式拉开帷幕。
大湾区各市首度共办非遗展
本次展览是首个由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官方合作举办的非遗展,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起,得到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博物馆以及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非遗保护主管部门的积极响应。
作为“璀璨湾区之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组成部分,本次展览旨在促进大湾区文化交流和融合,满足大湾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凸显人文湾区文化多元、璀璨魅力的时代之光。展览以“珠水同舟”为主题,寓意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民依水而生、因水而聚、文脉相通、同舟共济。
反映了湾区非遗的典型风貌和最高水平
展览分为“与子同袍”“精工匠作”“粤韵悠扬”“同宗同源”四个展区,分别从衣、用、娱、俗四个板块呈现湾区人民美好生活。展线设计巧妙契合广州塔一楼环形展廊的环形空间特点,以顺时针路线指引观众依次体验四大展区,运用整体性、活态性的展陈理念,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展示、音视频展示等形式,力求勾勒出湾区非遗同宗同源的生动画卷。
本次展览汇聚了30余项独具湾区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包括粤剧、广东剪纸2项人类非遗代表作,中式长衫制作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广绣、莞香制作技艺、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佛山彩灯、端砚制作技艺、新会葵艺、广东音乐、南音说唱、醉龙舞、广东醒狮、咏春拳、天后诞、行花街等2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多项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征集展品100余件,反映了湾区非遗的典型风貌和最高水平。
“衣”“用”“娱”“俗”四大板块各具特色
在展览现场,“衣”“用”“娱”“俗”四大板块各具特色,互动打卡点巧思独运,吸引观众们在美好生活场景中品味湾区非遗魅力。
衣裳是文化的表征,“与子同袍”展区围绕传统服饰,讲述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漫步本展区,你将看到湾区特有的服饰文化系统:优雅的中式长衫、斑斓的广绣时装、喜庆的钉金绣裙褂、轻柔的香云纱、质朴的客家服饰、华丽的粤剧戏服……那一抹抹姹紫嫣红的身影,衣冠古国的绝美华章,在此等待与观众邂逅。
工艺是人们用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的手工造物艺术,“精工匠作”展区围绕传统工艺,讲述湾区匠人匠心和生活智慧。漫步本展区,你将看到由端砚、白沙茅龙笔和木雕等组成的湾区版“文房四宝”,来自广州、澳门、香港的技出同源而又风格迥异的广彩、牙雕,由佛山灯彩和广州红木宫灯交相辉映的华灯盛景,还有新会葵扇、东莞莞香、石湾陶塑等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日常生活好物……雕、凿、绣、绘,巧夺天工,中西兼容,雅俗并举。
粤俗好歌,“粤韵悠扬”展区围绕传统表演艺术,讲述湾区娱乐生活。漫步本展区,你将聆听到最具典型性的“岭南好声音”——“南国红豆”粤剧、“国乐”广东音乐、粤调说唱的代表南音说唱等。展区运用音频、视频、图文、实物等形式,呈现大湾区人民耳熟能详的传统表演艺术,滋养人们的精神园地。
节庆民俗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宗同源”展区围绕民俗,讲述同宗同源的精神园地。自古以来,每逢传统佳节或祖先神灵诞辰,湾区各地的民众都会巡游出会、祭拜祈福。在本展区中,西江流域“鸡公头”和东江流域“大头狗”双舟邂逅,“醉龙”和“人龙”二龙偶遇,还有醒狮、舞鹤、舞麒麟、行花街、扒龙舟、礼天后、游波罗等各式民俗游艺,带你再现湾区同庆的盛世佳节。
展览现场特别设计了系列互动打卡体验点,让湾区非遗可感可触。深圳非遗“沙头角鱼灯”设计主题艺术装置,巧妙设计出以鱼灯为形象的鱼龙飞舞,向观众传达鱼跃龙门、化身为龙的美好寓意,象征和湾区一同飞跃。还有以广东醒狮为题材的打卡点,中心视觉元素“狮头”与周边造型墙巧妙构成一个“同”字,通过对醒狮的创造性转化,体现出大湾区文化同宗同源的寓意。观众可通过和“狮”的合照,秀出大湾区的“醒”姿态。
据悉,展览将展至2022年1月4日
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钟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