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山地轨道交通项目进入盾构施工阶段
从都江堰到四姑娘山 2026年坐着火车去看雪山
制图/杨仕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10月19日,全国首个山地轨道交通项目——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简称“都四项目”)迎来重要节点:直径9.73米、总长104米、总重1300吨的“蜀光号”盾构机在都江堰永安大道成功始发,标志着该项目进入盾构施工阶段。
都四项目全线预计2026年通车。届时,游客从成都出发搭乘成灌快铁到都江堰,在高铁站无缝换乘山地轨道,一路火车漫游,仅需2个多小时就可抵达四姑娘山,比开车快了近2小时。
盾构穿越主城区
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影响
此次始发的“蜀光号”盾构机,负责都四项目站前土建1标永丰至蒲阳区间3.26公里地下盾构区间掘进施工。
“线路从地下走,是为了减小对城市风貌的影响。”蜀道集团都金公司副总工程师、工程管理部部长罗晋明说。从都江堰高铁站至蒲阳约8公里的线路,穿越都江堰主城区,若采用地面施工,城市主干道永安大道必将中断,采用盾构施工,也是为了减少施工对城市的影响。
罗晋明介绍,该标段地层卵石占比高、粒径大、强度高,下穿河流及构筑物多,被业内称为“盾构施工极限地层”,是项目主要控制性工程之一。参建各方通过改进工艺、强化工序组织等多方式,攻克了大粒径富水砂卵石地层施工挑战。
“这一段是全线最难、最关键的工点。”罗晋明说。该段盾构始发,意味着全线控制性工程动工,建设加快推进。
采用轮轨+齿轨+米轨
爬坡能力是常规铁路12倍
阿坝州旅游资源丰富,但受地形地质限制,山地区域交通相对滞后,旅游资源未得到最大化开发,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都四项目学习借鉴了瑞士、德国等国外山地轨道交通经验,结合国内CRH动车组技术,采用“轮轨+齿轨+米轨”及第三轨供电设计,限制坡度高达12%,行车最高速度达120公里/小时。
“山地轨道在常规铁轨之间增设一条齿轨,爬坡能力更强。”罗晋明说,机车齿轮与齿条啮合驱动,最大爬坡能力可达48%,是常规铁路爬坡能力的12倍,普通公路的8倍,有效突破山地地形地貌限制。此外,该项目采用1米窄轨,占地面积仅为传统铁路的70%左右,节约资源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都四项目线路将穿越多个保护区,包括卧龙和四姑娘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项目在施工中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采用绿色建造技术,打造环境友好型工程。
此外,项目通过建设大熊猫生态廊道或改造既有公路等举措,增强皮条河两侧大熊猫间的基因交流,提升栖息地的协调性和完整性,并引入第三方生态监测机构,开展全寿命生态监测和评估,实现对野生动植物进行更加精准和动态的保护。
桥隧比高达98.34%
全线力争2026年通车
都四项目由蜀道集团投资建设,项目起于都江堰市区成灌快铁都江堰站,止于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全长123.18公里,设都江堰、永丰、蒲阳、虹口、龙池、映秀、耿达、卧龙、映雪(预留)、邓生沟、巴朗山、四姑娘山12个站。全线桥隧比高达98.34%,几乎没有路基,施工难度极大。
其中,都江堰至卧龙段71公里已全面开建,预计2025年通车;卧龙至四姑娘山段52公里计划年底开工,力争2026年通车。
都四项目连接成都平原和川西高原,串联起多个旅游景区。作为一条观光铁路,它既可以缓解景区交通拥堵压力,还可实现“快进”和“慢游”的有机结合。
全线开通后,游客从成都乘坐成灌快铁抵达都江堰,在高铁站无缝换乘山地轨道前往四姑娘山,一路火车漫游,2个多小时即可抵达,比自驾快了近2小时。
都四项目作为国内首个山地轨道交通项目,承担着先行先试、示范探索的使命。该项目建成后将在我国交通体系建设中首开山地轨道新制式交通先河,对延伸、补充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