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夏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图片来自网络)
假如时光倒流70年,行进在雪山垭口间的牦牛队是“世界屋脊”上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高原、雪山、冰川、冻土、峡谷、激流……使得这里成为地球上最难以到达的地区之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之时,在这块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甚至连一条公路都没有。
为了捍卫新生政权、巩固边疆稳定,新中国需要一条通向拉萨的公路;为了摆脱黑暗落后、走向光明未来,西藏各族儿女需要一条通向祖国心脏的大动脉。
中央作出了边进军边修路的决策。1951年,刚过不惑之年的慕生忠出任西北进藏部队政治委员,率领队伍沿着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从青海香日德出发,艰辛跋涉113天,终于到达拉萨。但是,慕生忠这时候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巴颜喀拉黄河源的泥滩夺走了很多同志鲜活的生命,骡马损失近千匹。
很快,一个更加现实和紧迫的问题摆在部队的面前,西南和西北两路进藏部队约3万人,日常供应如何保障?极度困难的供应紧张状况随即出现。为了援救饥饿中的驻藏部队和工作人员,中央政府委托西北局组建了西藏运输总队,征购全国各地的骆驼2.8万峰,由慕生忠兼任运输总队政治委员,向西藏运粮食。汲取之前的教训,他在第二次进藏时重新选择了路线,通过查阅军阀马步芳留下的地图,寻找到一个叫“噶尔穆”(即后来的格尔木)的小黑点,他们从这里向南沿雪山边缘越过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经黑河(那曲)至拉萨。虽然此行没了沼泽泥淖,但是连绵雪山却带来了更大的灾难。不少牵骆驼的民工因为高原缺氧症而被夺去了生命,身躯高大且习惯吃高草的骆驼在雪地无高草的情况下不得不弯下脖子去啃地皮下的草根,最终大量骆驼饿死也导致送达拉萨的粮食不足五成。
两次艰难的进藏经历,搅得这位曾亲手砍掉不少反动派脑袋,被阎锡山10万大洋悬赏的铁血男儿睡不着觉、吃不下饭。1954年元月,在国家没有安排,上级没有指派的情况下,他来到首都北京要求修筑青藏公路。由于对相关组织流程不清楚,他首先找到了负责处理西藏事务的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维汉,李维汉同志在听明白他的来意之后,解释这事是国家交通部管,便派人带他去见交通部公路局局长。公路局局长虽然也赞赏他的胆魄,但是抗美援朝之后的国力空虚、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起步艰难,尤其康藏公路已经开建等情况,给慕生忠当头泼了盆冷水。他把最后的希望放到了老首长彭德怀身上,听完慕生忠的汇报后,彭德怀背着双手,走到墙上挂的中国地图前,久久地注视着青藏高原,然后用右手从西北甘肃敦煌方向往西南角上一划,说:“这一带都还是交通空白,从长远看,是需要修一条路!” 几天后,周总理批准了慕生忠的青藏公路修路报告,拨30万元作为修路经费。彭德怀又安排兰州军区为慕生忠拨出了10名工兵、10辆卡车、1200把铁锹、1200把十字镐、150公斤炸药等物资。
(图片来自网络)
1954年5月11日,就凭着1220人(慕生忠本人、19位干部和工兵、1200名驼工)和兰州军区拨付的物资,在没有一件机械,没有一个工程师的情况下,慕生忠豪气万丈地率领大家开始了修路大战,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在高原空手走路,相当于在平原负重30公斤,任何的体力劳动,都等于在与死神过招,其危险程度难以想象。七个月零四天的时间,他们跨怒江天险、攀横断山脉、渡通天激浪、越巍峨昆仑,最终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1283公里的高原公路,创造了新中国公路建设史乃至人类建设史上的奇迹。12月15日,慕生忠率领着筑路英雄,跨越当雄草原,穿过羊八井石峡,直抵青藏公路的终点——拉萨市,慕生忠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坐着汽车进拉萨的人。实现了西藏公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结束了进出藏物资人背畜驮的历史。从康藏公路开建至1954年12月25日,两路通车典礼在拉萨举行,已是五易寒暑,全长4360公里的康藏、青藏公路竣工通车,付出了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的代价,真正实现了为西藏发展进步“铺路”,为边疆安定繁荣“搭桥”的远大目标。
多年来,由于川藏线路况不好,80%以上的进出藏物资多由青藏线承担。如果你行进在茫茫青藏线上,会处处感到“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的存在。因为在青藏公路经过的很多地方,当年都是没有名字的,给这些地方起名字都是彭德怀赋予慕生忠的“特权”——望柳庄、雪水河、西大滩、不冻泉、五道梁、风火山、开心岭、沱沱河、万丈盐桥……近20个地名,无一不是他们精神和情感的写照。1994年,84岁的慕生忠将军去世,尊其遗愿,骨灰撒于昆仑山,与青藏铁路的隆隆车声相伴。
2014年,在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把“两路”精神概括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这成为引领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新“两路”建设的一面重要精神旗帜。
(本文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复制粘贴和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栏目主笔
王琼
■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两次获得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奖
栏目简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我们党薪火相传的根脉所在、灵魂所依和力量所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信仰、先进思想、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让我们一起重温百年历程,弘扬伟大精神,用心感受百年大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让我们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坚定地信仰信念信心,奋进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往期回顾
【信仰的温度】编首语
【信仰的温度】毛泽东与五四运动
【信仰的温度】一条小船,一个大党
【信仰的温度】一位黄埔女兵的抉择
【信仰的温度】5.走出一条“本本”上没有的新路
【信仰的温度】6.道法一条线,治军两古田
【信仰的温度】7.红七军的远征
【信仰的温度】8.最后的突围
【信仰的温度】9.从“娃娃主席”到生产英雄
【信仰的温度】10.遵义会议前的遵义
【信仰的温度】11.长征会师启示录
【信仰的温度】12.“铁流后卫”董振堂的最后九昼夜
【信仰的温度】13.献给那些以化名牺牲的东北抗联英雄们
【信仰的温度】14.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信仰的温度】 15.“我历来最乐于做的事情就是当教员”
【信仰的温度】16.魂归太行
【信仰的温度】17.一支以村庄命名的连队
【信仰的温度】18.全军挂像英模之张思德
【信仰的温度】19.白求恩的遗书
【信仰的温度】20.愚公应该移山还是搬家?
【信仰的温度】21.胡子的“秘密”
【信仰的温度】22.歌声飘过延河水
【信仰的温度】23.吕梁英雄传
【信仰的温度】24.信仰的终极考验
【信仰的温度】25.红嫂好家风
【信仰的温度】26.烈火中的爱情与亲情
【信仰的温度】27.老罗和他的信仰
【信仰的温度】28.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
【信仰的温度】29.进城
【信仰的温度】30.盖世英雄:进藏先遣连
【信仰的温度】31.鏖战长津湖
【信仰的温度】32.守边人
编辑:马强
海报设计:袁超(培训部)
朗读:马巧莉 (第4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学员)
审核:何春风
监制:师宏睿
来源:办公室、党史党建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