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1 18:22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我们跟随“全域旅游看阳江”旅游体验采风团一同前往阳江表竹村采访拍摄。
以往,一说到农村,人们大多会想到尘土飞扬的乡道、破旧低矮的泥土房、村头巷尾中到处可见的垃圾……如今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这些在新洲镇表竹村已成为过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表竹村,看看它的风貌和村里发生的变化。
深秋时节,走进新洲镇表竹村,一栋栋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意盎然,一派田园景象。近年来,表竹村紧抓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已建设完善了道路硬底化入村景观绿道、环村路硬化美化、污水处理、公共厕所、绿化地带广场等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大为改善,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革命老区积淀着红色基因—恩阳台独立大队旧址
这里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面貌,而且曾经是独立大队活动的根据地,走进这座竹林掩映下,斑驳的青砖的古朴的院落,这里诉说着71年前的往事。
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在恩平、阳江、台山三县边界地区,活跃着一支革命武装队伍——粤中人民解放军滨海总队“恩阳台”独立大队,他们震慑敌胆、战功卓越。独立大队的活动根据地之一就在表竹村,这里就是恩阳台独立大队旧址。
独立大队成立后,考虑到表竹村三面环水,一面通山的优势,可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优势,再加上表竹村建有阳东区游击区交通情报总站,党员群众基础深厚,于是便扎根于此,开展革命活动。
这里原本是表竹小学,由村民凑钱于1941年建成。这里既是村里孩子们读书的地方,还曾是“恩阳台”独立大队的参谋部。学校第一任校长黄登高就是地下党员。
那时候学校教室是部队营房,球场是练兵场,武工队员们就在这里学习爬墙爬梯等技能。独立大队创造的辉煌战绩,大多数是在表竹小学策划,然后兴师出击。胜利后,革命武装队伍又回到表竹小学进行休整。
解放战争期间,独立大队开展大小伏击战近40次,经历敌人扫荡18次,表竹村被烧毁房屋30多间。
我们又跟随村里展览馆馆长来到了展览馆,这里展出了很多革命文物和有关资料,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当时革命活动的光荣岁月。
在展览馆解说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了表竹村是革命老区村,拥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恩阳台独立大队活动旧址见证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恩平、阳江、台山三地开展革命斗争历史。
引起我注意的是两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她们驼着背,步履蹒跚地走进展厅,老人家走走停停,站在每一幅画面前仔细观看,边看边向人询问,因为老人家讲的是阳江当地方言,我没有听懂她们讲的是什么内容,后来经过当地人翻译,才知道,原来老奶奶在找她丈夫大哥的名字,她大伯当年参加革命,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牺牲时的年纪大概二十岁左右。老奶奶后来在墙上贴着的革命烈士名单上找到了她大伯的名字,烈士的名字叫黄德锐,他是在49年的一次战役中中弹牺牲的。
老革命讲述老故事
这一次还为我们请来了1930年出生在表竹村的黄德谦,今年已经91岁高龄,是阳江为数不多仍存在的老革命,曾任恩阳台独立大队长,雄狮连事务长,回忆起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场景,老人家言语铿锵、眼中有光。
1947年,黄德谦17岁。那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连续惨败,为了挽救败局,国民党在各地强拉壮丁征兵、征粮、征税,加之国民党对阳东地区的“清剿”,民众苦不堪言。在这样的形势下,受革命前辈的教育影响,黄德谦投身革命,积极配合开展三县边区的革命活动。
1948年7月,阳东特区区委书记陈国璋、副书记林良荣带领武装骨干黄德昭、李良生、陈森、彭忠等从阳春回到阳东建立武装据点、发展革命力量。受上级指示,黄德谦与黄德昭、李水组建了表竹武工组,在当地发动群众,反对国民政府征兵、征粮、征税,并秘密发展革命联络点。
及时传送情报资料,是敌对斗争时期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为了加强与各据点的联络,1949年初,地下党人在表竹村建立阳东游击区地下联络总站。不到一年时间里,十余个联络点陆续建成,形成了秘密的情报交通网络,为日后配合开展革命斗争发挥了重大作用。
黄德谦使用过的望远镜,上面是他写的说明书
据黄德谦回忆,当时表竹小学校长黄联宝、教师黄学璇、陈国佐早就受到阳江地下党的教育和培养,思想进步,积极协助革命党人开展工作。他们晚上与解放军同志一起向群众散发传单,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让群众了解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争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在展厅里我们还遇见了黄德谦的弟弟,89岁的黄德交老人,在和黄德交老人交谈中了解到,老人家在1950年,17岁就参加了抗美援朝,54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是一位革命战士,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黄德交老人的革命事迹,留下了遗憾。
最后,我帮黄德谦和黄德交俩兄弟拍了一张合照,祝两位从战火中走出来的老革命、老战士永远健康长寿!
革命老区积淀着红色基因,表竹村依托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源,将脱贫攻坚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在保护利用革命遗址的基础上建设新农村,带动当地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还将旧址修复与特色农产品种植结合,打造红色研学基地,丰富文旅元素,规划建设红色旅游胜地,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