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瘠薄的土地,却收获着文化的硕果。
素有“书画之乡”“诗词之乡”美誉的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在朋友圈早有耳闻。近日,通渭举办第十一届书画文化艺术节,我们四位书友相约欣然前往。
通渭距离宝鸡约300公里,但乘坐高铁只需要70分钟便可到达。10月18日,我们一行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在飞驰如梭的高铁上,我们无不感叹祖国科技发达,交通畅通,仅仅1个小时就拉近了陕、甘两省的距离,缩短了宝鸡、天水、定西3个城市的路程,增进了两省人民的交流。高铁过了天水南站,望着窗外的景象,满眼的黄土沟壑,不高的山上草木稀疏,贫瘠的土地里长着尚未收回的苹果和玉米。我心想:一个偏僻贫瘠的县,那里的人们怎么对书画感兴趣?于是,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我就掏出手机搜索百度,想预先了解通渭的民情和社情。不是说有事就请问度娘嘛!度娘告诉我:通渭位于甘肃中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东汉时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明清有赵荣、王瓒、李南晖、牛树梅等文化名人。通渭曾以干旱、贫困出名,2020年退出贫困县序列,2021年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常住人口32.36万人,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
转眼间,高铁到达通渭县城。我们一下火车,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中国书协原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巨幅“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牌匾屹立在县城的主要街口。行走在通渭的街道上,电线杆上的广告牌、地面上的巨幅广告,都与书画有关,连同新建的楼盘、小区都以书画命名,诸如书画城小区、兰亭宾馆、水墨兰苑等。踏入县城,你感受到的不再是大西北干燥的空气,而是淡淡的墨香和浓浓的书卷气息。
午间我们在一个能容纳十几个人的炒面馆用餐。饭馆是一对小夫妻经营,老板听说我们是专程来参加书画文化艺术节的老师,很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并和我们交流起了字画和通渭的书画盛况。提起历史上通渭的文化名人,老板自豪地向我们娓娓道来。吃完饭去买单时,老板执意不收饭钱,说你们远道而来,对于我们通渭的文化交流也是增色不少。我们也是被老板的这份热情和执着所感动,临走时向他们赠送了我们的书法作品以表谢意。
“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这是在通渭流传的顺口溜。通渭现有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其中中美协会员10人、中书协会员44人,遍布全县的画廊、书画装裱店、文化企业及各类经营实体超过800家,年书画交易额超过10亿元,民间书画收藏总量超过280万件,悦心国际书画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是甘肃省举办的重点节会。
来到书画文化艺术节会场,不但能感受到通渭人“翰墨飘香、书画通渭”的情怀,更能感受到“文化搭台、交流唱戏”的浓厚氛围。艺术节展览分为2个展馆,展馆门口临时搭建有几十个小摊位,每个展位前人山人海,都在挑选各自称心如意的好作品,我们先后去了2个展馆4个展区。书画作品展的布局,主办方费尽了心思,绞尽了脑汁,可谓匠心独运。4个展区,既有学生展,也有兰亭奖展,既有临帖展,也有省级书法大赛展。“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和入展的68幅作品,与通渭县300名师生作品展同时展出,遥相呼应;甘肃省书法大赛作品展与通渭县临帖展,有着你未唱罢我登场的趋势。可以看出,正因为通渭书画有着庞大的基础,才有两位数的中书协、中美协会员;也只有在临帖的基础上,传承书画,才能谈得上书画艺术的创新,通渭走着一条完全符合书画继承与创新的道路。纵观展览区的每幅作品,个个都是精品,既有浓郁的古拙之风,又有强烈的现代气韵,更有兰亭奖的艺术之美。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道文化大餐,目不暇接,沁人心脾。
在浏览摊位书画时,你会发现参与书画交流的各位老师,都拿出自己最高艺术作品呈现在游人和顾客面前,都是通渭艺术节的贡献者,都是乡村振兴的帮扶者。
既然是一次旅行,免不了品美食、赏美景。回到宾馆,我们向前台了解当地的美食和美景。服务员是一名当地人,一听到打听美食与美景,兴高采烈地向我们推介“荞麦甜圈圈”美食和榜罗镇红色旅游。她告诉我们,她的家就在榜罗镇。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长征途经通渭时,在榜罗镇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县城文庙街小学接见陕甘支队一纵队第一大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时首次朗诵了《七律·长征》。从这名服务员的言谈中,我们不难发现,通渭县深入实施“文旅名县”,加快发展以书画为核心的文旅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
顺着服务员手指的方向,我们来到为配合第十一届书画文化艺术节通渭县专门设立的特色美食和农特产品街区,见识了各种美食,也品尝了“荞麦甜圈圈”。临行前,售卖“荞麦甜圈圈”大姐告诉我们,她非常喜欢字画,但手头拮据,能否用她的“荞麦甜圈圈”置换一幅书画作品。听了这话,不容分说,我们立马送给了这位大姐一幅作品。
如今,“人人爱字画、个个练字画、家家挂字画”,已成为通渭人生活常态和鲜明特征。通渭书画文化产业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效益不断凸显,以“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翰墨飘香之地”闻名遐迩。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描写通渭人热爱字画时写道:“你可以出门穿衣裳破旧,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
一块瘠薄的土地,都浸润着厚重的文化,喧嚣的都市,更需要有众多众多的艺术传播者。
面对通渭,我们深感自愧弗如:艺术无止境,我们还在路上。
(文/李新平、吴福地)
欢迎走进“五色石文斋”。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也欢迎您分享、评论。在这里随时有精彩的文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