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老街,不论老街的大与小,繁华与衰落,它们都是这座城市历史的缩影,文化的沉淀。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抽一天时间,漫步在老街,去寻找属于这条老街的记忆也是件惬意的事情。
140多米长的刘祠堂背,是丽水七条古街巷之一,因明代在此修建刘伯温祠堂而得名。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处州知府潘润在三皇庙废址上建刘基祠,因此三皇岭改称帝师背,也称刘祠堂背。这里曾是处州府城主街道,旧时还有三座帝师坊,坊前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碑,但现在都不知所踪,一些遗迹还掩藏在居民的墙体中。
刘祠堂背可以说是丽水保留相对完整的一条古街巷,从中山街眉山脚起,绵延不绝的青石板路,多少辈的常客过客来来往往,石板被磨得异常光滑。这条青石板老街并非和我们常见的老街一样,而是顺坡缓缓而上,两侧还有鹅卵石铺砌,无论是步行还是骑车都非常不便。在当地有这样一句民谣“处州府城路不平,白天走路跌死人”。
旧时的这里是城区繁华的地方,各种各样的小店铺、杂货铺、理发店、布店、皮鞋店、药店、生资农药店等分排老街两旁,各种商贩来这里推销各色货物,终日里人群熙攘,群声鼎沸。磨得异常平滑的青石板和凹损的店铺路槛,似乎在默默佐证着这里曾经的热闹和繁华。
光阴荏苒,转瞬已是几十年,老街还在,而她的容颜,在我们不知不觉中老去,没有往日的风采,老态而沧桑。走进老街中一股凝重历史的悲凉感扑面而来,昔日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路边多是老式的楼房,小闺阁马头墙,中西合璧的门头,传统木质结构的房子已是破损严重。现在的这里已多是大门紧闭,住在这里的也都是还没搬迁出去的老人。
由于危房较多,为了改善老街区的人居环境,刘祠堂背历史街区被纳入了收购改造。于普通居民而言,继续在老街生活是一种无奈。老房子粉墙斑驳,梁柱侵蚀,木梯深陡,采光黯淡,霜天瓦寒,雨天屋漏。但一想到当年古风古韵的老街,即将要变成千篇一律的商业街的时候,又有点伤心。
在改造与开发的名义下,有些古建筑遭到拆毁与破坏,残破得将只剩下一堆破砖残瓦,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千篇一律样式雷同仿古建筑。不知这个改造工程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刘祠堂背的新颜我们何时才能看见,这条注满老处州人记忆的老街,还能否承载这座城市几代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