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不少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少年游客来到惠州,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重温革命精神,其中东江纵队及广东地方党组织营救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的中转站东湖旅店,成为青少年游客最直观感受大湾区民众文化相通,心手相连的爱国情怀红色打卡地。
东湖旅店位于惠州市桥东上塘街70号,是惠州较早的欧式建筑,现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42年香港沦陷,众多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被困香港,处境十分危险。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以及广东地方党组织、东江游击队的共同努力下,800余名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被成功营救。其中300余人途经惠州,大部分入住东湖旅店再沿江北上抵达老隆、韶关等地,再转移到大后方。这场惊心动魄的行动被茅盾誉为“这是抗战以来(甚至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东湖旅店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中转站,成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者。如今,东湖旅店也成为了红色教育热门打卡点。
在今年的十一国庆小长假期间,在惠州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内,迎来了不少大湾区各地的青少年游客。惠州市第一中学的高一学生邢乐在一封泛黄的电报纸前停下了脚步,这是一封周恩来发给方方、张文彬的电报。在电报中,时任中共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对香港沦陷后文化界人士的去留作出了周密的安排。看着这封电报,邢乐深有感触的说:“周恩来总理在那么艰苦的时期,还能作出如此周密细致的部署,可见对文化人士的关怀和重视!”
跟随工作人员的引导和讲解,邢乐慢慢了解了历史事件的过程,一件件展品、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景还原,让她真切的感受到了当年营救过程的艰辛和困难。“真想不到当年的营救环境那么的恶劣,前有狼后有虎,难度系数太高了。”当看到22岁的卢伟如,假扮香港富商包下了东湖旅店的二楼作为中转站,三楼还住着国民党驻军187师的师长张光琼。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暗度陈仓,邢乐激动的为卢伟如点赞,“我们的共产党员真是太机智勇敢了!”
当听到工作人员讲到为了更好的完成营救工作,组织上把卢伟如的未婚妻调来惠州,让他们突击结婚以作掩护,邢乐感动的说:“舍小家为大家,服从组织的安排,这种奉献和牺牲精神,就是我们新一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的精神!”
通过这次的红色寻根之旅,邢乐表示,香港秘密大营救的故事背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卓绝斗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承担起这一代青年的历史使命,赓续红色血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秦仲阳 通讯员:袁美霞
图:东湖旅店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