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要进京,始发站是松江这里
有着“上海之根”美誉的松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分布在松江各处的历史建筑和古遗迹,不仅体现了上海历史的厚度,也成为展现上海江南文化的重要窗口。目前,杜氏雕花楼、大仓桥、醉白池公园等松江23处地标建筑、优秀历史建筑和名人纪念地都挂上了“二维码”,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方式,让建筑“可看、可听、可读”。品读松江古宅,延续城市文脉,今天和小松去大仓桥逛逛吧。
“蓄风气,壮瞻视,莫此为伟。”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西仓桥记》中这样描述大仓桥。如今,漫步大仓桥,拾级而上,仿佛跨过了仓城的旧日时光,靠栏环顾,悠悠古韵随风而来。
大仓桥位于中山西路仓桥弄南,始建于明初,为木桥,后改建为石桥。现存的大仓桥是明代天启年间重建的,原名“永丰桥”,因桥南为松江府的漕运仓城,被称为“大仓桥”,桥为五孔石拱,桥面全长54米。
驻望漕船经过,腾起层层水浪,一路烟波浩淼。“古时候的大仓桥滩是松江漕运的始发地,漕船从西面古浦塘出来,经过斜塘进入泖河北上,再经过京杭大运河,向着指定的官仓或京城进发。”一名住在大仓桥附近的居民告诉小松。
漕运是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大动脉,是当时交通运输、物资流通、经济往来的主要形式。明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粮食需求量日增,由于海运不发达且危险,只能依靠大运河将物资从杭州湾往北运输。
作为漕粮存储和转运基地的仓城建成后,成了松江府最繁华的区域,沿市河开设的米行、茶肆、旅馆、饭店等比比皆是。每年漕运时,大仓桥畔的市河漕舟林立、帆影重重,场面蔚为壮观。松江府为了便利两岸交通,建造了一座木结构的桥梁。据传,桥快竣工时,知县邀地方士绅共同斟酌桥名,一位老举人随口说:“安乐桥,永祈安乐,安安乐乐,家家安乐。”一位秀才脱口而出:“丰收桥,丰年丰收,年年丰收,户户丰收。”后来知县从中各取了一字,定名为“永丰桥”,今天仓城所在的永丰街道之名也因此而来。
明隆庆年间,永丰桥改造成为一座五拱大石桥。明代天启六年,华亭知县章允儒发动富商筹资,在原址上重建永丰桥,重建的桥身皆为花岗石材,庞大的桥体状似巨龙,风格大气,桥墩上方刻莲花图案,精致细微。1985年7月,大仓桥被列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其桥身基本完好。
文字:朱颖宏
图片:高雨
编辑:韩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