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夫子
离乐平西北郊“后港岭” 1 公里处,有一片树林,在树荫环合中座落着一家当年堪称赣东北地区一流的机械制造(加工)厂,这就是我们一辈子难以忘怀的地方一一“乐平矿山机械厂”。清晨,树林里响起了雄壮的“东方红”歌声。生活区刹时喧闹起来,人们有的到锅炉房冲开水,有的到食堂买早餐,有的准备送孩子到厂托儿所,一切都显得那么有条不紊。 7 点半上班的电笛响了,生活区逐渐安静了下来,车间里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一天开始了。
这是原机厂办公大楼,现已成为“乐矿实业公司”。也是机厂剩下的唯一一栋建筑物。
1966年初,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扭转北煤南运”的指示精神,华东煤炭公司决定在乐平投建“中心机厂”(隶属于江西煤管局)。很快江西煤管局组建成立了以高志清(景德镇建国瓷厂党委书记)、李成林(江西省信丰农场副场长)、袁永计(南昌齿轮厂副厂长)三人为首的筹备小组,记得工作人员中有刘志涛、陈志荣、胡玉贤、黄培成、李观泉等人。当时筹备小组将厂址选择在蔬菜公社、镇桥公社、礼林公社三地交界的垱岭水库南边(后江维厂建在水库北边),并修建了一条近 3 公里通往外界的简易公里和三栋办公室兼宿舍。同时在1966年12月从乐平、上饶、玉山、三地各招收了50名学员派往萍乡市“江西矿山机械厂”和“萍乡矿务局机厂”培训。1967年6月乐平遭受特大水灾,垱岭水库水位上涨,已建办公室进水,拟建车间地面渗水,听说筹备组有位工作人员可坐在办公室窗边钓鱼。于是筹备小组经讨论后将实际情况上报江西煤管局,经上级批准决定放弃原址,另择新址。几经勘察,最终选定在五七公社高家村边的一座小山上(毗邻矿务局老办公大楼,现南家苑小区)建厂。
这是垱岭水库,对岸是原“江维厂”。(2018年7月拍攝)
这是原建的三栋办公室兼宿舍剩下的一栋,现不知谁将它改成猪圈。据说机厂搬迁后将三栋房屋转给了万山煤矿做炸药仓库。(2018年7月拍撮)
当时修建的简易公路,由于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路面做了硬化。(2018年7月拍攝)
矿务局老办公大楼(2018年拍摄)
1966年在乐平招收50名工人时,‘’乐平劳动局‘’开具的招工介绍信及花名册。
1967年一一1969年是如火如荼的三年。为加快建厂步伐,江西煤管局特调来推土机平整土地,基建队伍也如期进埸。1967年 9 月国家分配的第一批 8 名大学毕业生到厂报到,他们是“江西工学院”的孙泉林、钟舸、黄锡周、曾国球;“北京矿院”的常锁福、郑炳文、王兰凤和“山东矿院”的康军。由于工厂尚未建好,只能分别到“江矿”和“萍矿”实习。紧接着‘’淮南煤校‘’的宫恒松、邓秀珍也经煤炭部上海办事处调入机厂。
拍摄于2016年。中间孙泉林、左边黄锡周、右边钟舸。
1968年9月景德镇“四个面向”学生进厂(他们安排到周边厂矿等单位进行短期培训)。1969年上半年土建工程(四个标准车间和辅助库房)基本完成,各类加工设备陆续进厂。为加强新厂的技术力量,江西煤管局从“萍矿机厂”、“丰矿机厂”、“江西煤机厂(临江机厂)”以及乐平矿区的“鸣矿”“钟矿”等单位调入一批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孙之云、潘志炎、张德增、肖昆昌、鄢玉林、丁茂康、郭水根……)和熟练的技术工人,同时还分配了50多名大学毕业生(如李振年、吕祥英夫妇;陈茂欣;崔怀瑄;钟朝珊、许芝兰夫妇……)以及一些政工干部(吴国海、徐长世、翟青苗、贺威、王斌生、冯焕银、黄芳钦、李惠林……)。此时生活区也初具规模,已建成水塔、深井泵房、锅炉房、职工食堂、浴室、12栋家属房和 1 栋二层楼的女生宿舍(后在职工食堂对面也建了栋二层楼的男生宿舍)。并组建了“厂医务所”(王少逸、陈玉花、陈少华、黄文润等)、“托儿所”和乐平矿务局中小学的前身“机厂子弟学校”(路凤贞、潘美淑、胡心练……)。1969年7月派往萍乡培训的150人学成归来,在周边单位培训的“四个面向”学生也期满返厂。
现存的12栋红砖家属房。(2018年7月拍摄)
女生大楼。(2018年7月拍摄)
原职工食堂,现已拆,改建安置房。(照片由梁红林提供)
回厂后我们基本上完成了各种设备的安装调试;“35kv”从罗汉墩到机厂近 1 公里的输变电线路和变电站的安装;全厂临时供水管路以及水塔管路吊装等等工作,为1970年全面投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厂大门。(照片由梁红林提供)
“职代会”代表在厂大门合影。(照片由姜龙根提供)
厂子弟学校首届(1975年)高中毕业班合影。(照片由胡心练提供)
厂子弟学校第二届(1976年)高中毕业班合影。(照片由朱益红提供)
厂子弟学校第三届(1977年)高中毕业班合影。(照片由胡心练提供)
七十年代初的机厂是整个上饶地区数一的机械制造(加工)厂,它拥有配套齐全的铸造、锻(冲)压、金加工设备,有着一支从设计、制造、装配、安装一条龙的专业队伍,特别是有加工超大超长工件的能力。在那火红的年代里,我们大干快上,克服种种困难,攻克技术难关,终于在1970年上半年生产出“矿用多级清水泵”,这是机厂的第一个产品。以后逐渐推出了“固定矿车、翻斗矿车、电溜子、鄂式破碎机”等产品,基本满足了乐平矿区井下生产需要。在1970年一一1971年“两个突破”活动中还自制了多台C616车床和B665刨床,解决了本厂生产需要也支援了乐平地区其它厂矿。1973年乐平矿务局成立,机厂划归矿务局管辖,更名为“乐平矿务局矿山机械制造厂”。
原四车间,现已建成安置房。(照片由王向东提供)
机厂主要锻压设备之一,300吨油压机。(照片由姜龙根提供)
剪切设备,能剪切12毫米钢板的剪板机。(照片由姜龙根提供)
能加工直经3 米2 超大工件的 3 米落地车床。(照片由姜龙根提供)
“东德”铣。(照片由姜龙根提供)
精加工设备,滚齿机。(照片由姜龙根提供)
七十年代初的机厂,处处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全厂25岁以下的人员占95%,都是离校不到 3 年的年青人。每当夜幕降临以后,他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绘画、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灯光球场打球、有的邀伴到乐平看电影,不远的宿舍传来一阵阵的琴声、笛声、歌声、笑声,还有争吵声……。我们组建了男、女蓝球队,文艺宣传队。蓝球队代表机厂参加各种比赛,成为乐平一流的球队。文艺宣传队在历次文艺汇演中有多个节目被评为“一等奖”、“优秀奖”,特别是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断在”乐平工管区”汇演中得到了一致好评。各个车间还合理利用生产任不飽满的时间,组织安排职工外出旅游。厂工会也经常组织以车间为单位的长跑比赛(跑高桥、叶家桥)、蓝球比赛、拨河比赛、自行车慢骑比赛和文艺演出等。还有露天电影,只要灯光球场挂起了银幕,“高家、顾家、罗汉墩、观山、叶家桥”等周边甚至更远的老俵晚饭后纷纷赶过来,真可谓人山人海。而我们则下班后用小板凳占个好位置,不然的话只好坐到银幕后面去看啰。回顾当年在文化生活十分匮乏情况下,我们的业余生活还是十分丰富多彩。
1976年4月厂男子蓝球队赴德兴县参加上饶地区蓝球赛合影。(照片由汪金根提供)
巾帼不让须眉。(照片由叶荣清提供)
飒爽英姿的女宣传队员。(照片由吴玉香提供)
1974年赴景德镇市观摩、学习革命样板戏“沙家滨”智斗片断时合影。
进入八十年代,和矿务局一样机厂步入了鼎盛时期,产品越来越多,效益越来越好,职工人数也越来越多,最多时达500多人。1986年10月5日还举办了建厂二十年的庆典话动,并邀请了曾在机厂工作过的领导参加庆典,在会上回顾了二十年的历程,制定了今后的奋斗目标,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建厂二十周年庆典大会会埸。(照片由王向东提供)
参加庆典活动的局、厂领导和曾在机厂工作过的领导合影。前排左起:刘桂发、王恭照、张仕能、李光中、杜玉华、高志清、尹彦斌、李成林、沈福余、赵应钧、肖昆昌。后排左起:王向东、钟舸、陈达、李光照、陈森林、施品潮、吴荣、项绍温、聂思腾、刘迪祥、李素兰。(照片由王向东提供)
建厂二十周年纪念品。(物品由本人提供)
你还记得曾经用过的信笺、信封吗?(物品由詹树培、姜龙根等提供)
工作证、工具牌。(物品由姜龙根提供)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说的是军队,但工厂也是如此。到了八十年代,当年创业的老同事因工作、家庭等因素有80%离开了机厂(本人也是1980年离开机厂)。虽然我们调离了机厂,但无不时时刻刻惦记着她,从2016年以来我们用各种方式去纪念她,回顾她。
部份乐平学员参加“乐矿机厂”工作五十周年纪念聚会时合影。(2016年拍攝)
部份上饶学员赴“乐矿机厂”工作五十周年纪念聚会时合影。(2016年拍攝)
部份玉山学员赴“乐矿机厂”工作五十周年纪念聚会时合影。(2016年拍攝)
部份景德镇“四个面向”学生赴“乐矿机厂”工作五十周年纪念聚会时合影。(2018年拍摄)
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由于国家调整能源结构,致使煤炭滞销,亏损严重、效益下滑、拖欠工资,企业逐渐举步维艰、难以维持,终于在2002年12月按国家要求实施政策性破产,走完了短短36年的里程。2008年矿务局决定在矿机厂原址上建设采煤塌陷安置房,除留下一栋三层楼办公室外,其它建筑物全部拆除。2011年安置房竣工,取名“南家苑”。
已搬空设备,准备拆除的车间。(照片由梁红林提供)
已搬空设备,准备拆除的车间。(照片由梁红林提供)
房顶已拆除的男生大楼。(照片由王向东提供)
在机厂原址上建成的安置房一一“南家苑”。
五十三年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年青人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回首往事感慨万分,在这里我们为共和国的煤炭事业、为乐平矿务局的振兴付出了青春,付出了一生,付出了许多许多。在这里有我们最美好的记忆,在这里有我们难以割舍的恋情。怀念你“乐矿机厂”,永远怀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