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国庆旅游高峰期,今年受疫情影响,人们“补偿式”出游意愿强烈,多地景区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然而“天公不作美”,北方持续降雨与南方高温强势来袭,无论对于气象、交通、旅游等部门工作人员,还是出游的个人来说,都不能疏忽天气预报信息,放松“安全弦”。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下,无疑是任性的。10月1日凌晨,大连突发强对流天气,市内多处地面低洼地段积水严重,多处车辆人员被困;1 日中午,深圳突发暴雨天气,数百名登山游客被困梧桐山景区……近年来,游客因在恶劣天气出行而遇险被困的事件时有发生,很是危险。尤其在山区、河谷地带,大量雨水冲击后山间道路不仅湿滑,而且随时面临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导致救援难度增大。
国庆小长假,安全管理“不放假”。今年假期前,中国气象局举行全国天气大会商,部署假日气象保障服务工作。要求各级气象部门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确保假日气象保障服务有序到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准预报,是气象灾害防御部署在前、关口前移的重要前提。提高预报精准度,需要气象部门加强实时雨情信息的监测报送和分析研判,科学利用新技术模式,强化短临预报预警,锁定降水落区,及时滚动更新。打出提前量,需要气象部门及时向受影响地区和部门决策者报告预警信息,尤其做好对基层的叫应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广泛宣传科普,确保预警信息传递到人、防御责任到人,提醒做好转移避险准备。
预警及时发出,行动须得跟上。道路交通和旅游相关部门在收到气象灾害风险提示信息后,需对容易发生险情的区域加强巡逻、监控等,积极排查风险隐患;根据气象预报信息及时发布安全旅游提示,有序开放符合条件的景区,合理设置接待游客量等,落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出现紧急情况坚决果断关闭景区、道路,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织牢旅游安全网,为游客安心畅游保驾护航。
游兴再浓,都应心中有戒、行有所止。北方此轮较强降雨过程对流性特征明显,短时强降水、局地雷暴大风或冰雹多发。公众需密切关注滚动更新的天气预报和气象风险预警,出行前合理规划旅游行程,遇强对流天气减少出行,不去气象灾害高风险地区,查询景区开放、限流措施,自觉遵守规定,保护生命安全,方能不辜负一路上的景色。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据中央气象台预报,6日至7日,降雨强度将有所减弱、范围逐渐减小。在公众返程高峰期,仍需绷紧气象灾害防御这根弦,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时刻关注降雨、低能见度对道路交通安全的不利影响,抓好各项防御措施,为国庆假期出游画上一个“安全”的句号。
作者:吴彤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3日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