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成都西南,一座因水而名,底蕴深厚的滨水之城,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泸定,甘孜东南,一处因桥闻名,大渡河畔的“红色名城”,甘孜州州内各县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 成都向西,途经蒲江,翻过二郎山,高山峡谷间,进入甘孜的第一站便是泸定。从2016年9月,蒲江县启动对口支援泸定县工作以来,充分发挥蒲江在生态建设、农业产业、全域旅游、电商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试总结出的经验,挖掘泸定特色文化,培育泸定特色产业。通过两县的同心携手,泸定县实现美丽蜕变,焕发出蓬勃生机。 2021年,蒲江县对口支援泸定县计划投入资金589.16万元,从产业发展、就业帮扶、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助推泸定脱贫成效巩固,奔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9月17日,记者来到泸定县,深切感受到,通过这些年的“甜蜜”产业发展,泸定百姓已经开始尝到甜头。 清甜 种植脆李替代传统作物 吃过午饭,村民叶夫贵带着两岁多的女儿悠闲散步到自家的土地边,看着地里李子树下即将成熟的毛豆,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李子刚卖了钱,毛豆今年又要丰收了!” 叶夫贵家位于泸定县德威镇海子村,2017年,蒲江县对口支援泸定县,在村子里援建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他将自家的3亩多土地流转了出去。“每年不仅可以拿每亩800元的土地租金,还能享受村集体分红。” “我们主要种的红脆李和青脆李,肉质脆甜、果实饱满圆润、口味非常好。”叶夫贵说,多亏了蒲江来的专家,让大家种上了这么好吃又能卖钱的水果。 海子村全村132户480人,2016年人均纯收入8300元。“村里以前种植业比较单一,村民基本就是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海子村党支部书记舒元军说。 发展农业,蒲江是行家。2017年,蒲江县通过多次考察调研后,对口帮扶资金55万元,在海子村打造了成高半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蒲江县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挂职德威镇党委副书记周安琴说,这里海拔较高,日照充足,适合种植红脆李、青脆李等市场价值高的李子。 为使农户获得更多收益,示范园按照项目入股资金55万元的2%(1.1万元)向集体分红五年。村集体再将红利部分分给农户,部分留作村集体用于发展本村公益事业。土地租金则按照每户每年每亩800元标准返还。 有了基础保障后,参与的10余户村民共拿出50亩土地进行试验性种植。蒲江县找来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今年夏季,示范园果树开始挂出了第一批李子。看到种出了好果实,观望的村民也纷纷拿出土地希望加入进来。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海子村还大力挖掘林下种植空间,今年共收获青豆1.5万斤,产生经济效益67500元。当下,毛豆又将迎来丰收。“目前,该项目已解决100余名村民灵活就业,我们也将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打开销路,最终实现种植、观光旅游等多维度发展。”周安琴很有信心。 甘甜 柑橘示范园提升区域农业品牌 “从来没有想过,50多岁了,还能在家门口这样挣钱。”泸定县兴隆镇的柑橘现代农业示范园,成片的柑橘树已经种下,静待来年丰收。 园区里的工人正忙得热火朝天,村民吕体勇便是其中之一。“这两天我们正忙着修园区内的人行步道,要吸引游客来采摘,总不能让人家一踩一脚泥吧?”吕体勇一边说着话,一边搬运着木条,动作十分麻利。 蒲江县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挂职泸定县兴隆镇党委副书记徐镭介绍,泸定县德威镇、得妥镇等历来有种植黄果柑、佛手柑以及一些小水果品种的传统,但由于规模化程度低、种植技能较弱,导致标准化、市场化程度、产业效益不高。针对这一情况,蒲江县对口支援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与合作并举”的理念,利用对口帮扶资金引进蒲江优秀企业投资建设柑橘园区,泸定县柑橘现代农业示范园便应运而生。 说起在园区的工作,吕体勇难掩激动,“现在,我在园区打工,每个月工资收入就有5000多元,加上每年流转土地的费用,收入相当可观!关键是还比以前轻松多了。” “现在,我们正尝试着种植红美人、黄美人、甘平、明日见这四种品种,最终会选择两种最适宜的留下。”泸定县柑橘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张林从事农业13年,是成都市高级农技师。在他的带领下,园区正进行最新高品质中晚熟杂柑和优质小水果的标准化、多元化生产试验示范。而作为蒲江县围绕泸定发展的人才需求“请进来”的专业农业人才,张林在打理园区时,也不忘传帮带,教授当地村民种植技术。 对于园区的未来,张林想得更远,这个园区将以精品水果采摘休闲、民宿休闲度假、红色文化旅游等为重点发展方向。“泸定是甘孜的东大门,318旅游线路从此而过,我们为啥不抓住这些机会呢?到时,这个地方一定能够让游客留下来!” 蜜甜 贡嘎中蜂带动村民收入翻番 在泸定县兴隆镇化林村,村民周振良正在对自家养殖的贡嘎中蜂进行日产行为观察。当天,周振良请来了他的养蜂师傅,74岁的成都三千米甜蜂业有限公司养蜂专家兰云全。 “我养了有近50箱蜜蜂,去年产了100多斤蜂蜜,今年已经产了200斤了。”周振良高兴地告诉记者,按照一斤蜂蜜100元左右的市场销售价,这些蜂蜜让他增收了两万多元,而这还仅仅是开始。 周振良回忆,过去用土法养蜂,一年能有20斤产量已经算是高产。2017年,蒲江县将在蒲企业成都三千米甜蜂业有限公司引向泸定发展养蜂产业。同时,为“授之以渔”,邀请了专家兰云全对中蜂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周振良便跟着兰云全学习养蜂技术。今年,周振良计划再引进一百多箱贡嘎中蜂,扩大养殖规模,把收入翻一番。 在兰云全眼中,泸定绿水青山、花草茂盛,特别适宜养殖蜜蜂。贡嘎中蜂因生活在贡嘎山区域而得名,比起一般的蜜蜂,贡嘎中蜂活动区域更为广泛,因此贡嘎中蜂所产蜂蜜的甜味更浓,口感独特,营养价值丰富。而作为蒲江县对口支援队邀请来的养蜂专家,几年时间,已经有300多人在他的教授、培训下走上了养蜂致富路。 除了技术,成都三千米甜蜂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繁育基地,公司与养蜂农户、村集体经济签订协议,按30元/斤保底回收蜂蜜(市场行情好时可自行销售),打消了村民打不开销路的顾虑。 据了解,泸定县贡嘎中蜂养殖项目总投资1054万元,建设贡嘎中蜂繁育培训基地1个,分五年在泸定繁育贡嘎中蜂10000群,支持全县3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帮助800户贫困户,3200个家庭人口脱贫奔康,并培育蜂群数100群以上的示范大户40户,实现年产蜂蜜200吨,年产值1200万元。 如今,“甜蜜产业”帮扶的效益逐步显现。 人物故事 扎根基层 践行为民初心 “今年年初,我报名参加对口支援工作时,内心既激动又担心。”今年5月19日,王万平作为蒲江县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来到了泸定县,她走到了一线,挂任泸定县冷碛镇党委副书记。报名时,家人非常不理解,在经过充分沟通交流后,王万平取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冷碛镇位于二郎山下大渡河畔,是二郎山进藏和到海螺沟旅游的必经之路,素有“康巴第一镇”“泸定东大门”之称。而冷碛镇多数村位于高山和半高山位置,有时从一个村到另外一个村要一个多小时车程。 “最怕的是遇到下雨,山上随时都有掉落石头和发生泥石流的危险。”初到冷碛镇,王万平便深刻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她积极和镇上的同事走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主动迅速融入到了乡镇工作中。 7月21日下午6点,王万平突然接到泸定县地灾监测中心电话,位于冷碛镇黑沟村的地质灾害监测点响起了警报,需要立即查看原因,是否需要撤离群众。王万平立即与另一位副镇长带领值班人员赶往现场,在经过排查暂无安全隐患后,大家又继续监测到晚上11点多才离开。回程山路崎岖、危险,一行人走得小心翼翼。“当时,心里担心害怕,但是一想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心里又特别踏实。” 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开展,王万平逐渐适应了在冷碛镇的工作。目前,辖区内杵坭村的杵坭樱桃谷正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王万平准备与镇上的同事一起,在杵坭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中围绕“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沐阳”主题,发展壮大特色乡村旅游产业,为建设小康、美丽、和谐的新冷碛作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手记 休闲农业是蒲江的看家本领,同时泸定也是农业、旅游大县。毫无疑问,两个县的联手,如虎添翼。无论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还是柑橘示范园,抑或是养蜂产业,对口支援都做到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蒲江送来的“甜蜜产业”,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甜,笑容也越来越甜! 成都传媒集团记者 李柯雨 但唐文 摄影 李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