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汾酒“第一车间”
探秘国酒之源清香密码
如果不是亲身走进这里,你很难想象这片位于太行山区的沁州沃野之上发生的故事。在被誉为汾酒“第一车间”的沁县高粱基地,到处都能看到农人欢乐的笑脸、基地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以及汾酒人为此洒下的汗水。
在被漫野高粱映红的田间,丰收的气息浓厚而热烈,株株高粱列队摇摆,仿佛等待检阅。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得沁县这一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成为汾酒在汾河流域“黄金地带”的高粱基地之一。
走进汾酒沁县高粱基地,你可以看到绿色原粮的严苛种植流程;走进汾酒沁县高粱基地,你可以看到生态闭环打造的绿色产业模式创新;走进汾酒沁县高粱基地,你可以看到汾酒人如何竭诚付出、十年砥砺的坚守;走进汾酒沁县高粱基地,你可以看到汾酒“五年磨一剑”的“内控标准”,如何在中国白酒“国际品质”制高点上开始的“品质革命”;走进汾酒沁县高粱基地,你还可以看到汾酒人在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领域不遗余力所践行的社会责任……从田间到餐桌,汾酒人坚定贯彻“全产业链”建设发展战略规划,以非凡的智慧和眼光,走出了一条极具汾酒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四五”开局之年,山西汾酒半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整体发展实现了“开门红”,汾酒人将以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蓝佛安对汾酒提出的要求为方向指引,围绕一个大局,实施双轮驱动,深化三年改革,推进四大攻坚,剑指汾酒全面复兴,跑出新发展加速度,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夯实汾酒复兴基石。
中国酒魂,活态为魂。清香天下,未来可期!
本报记者走进“第一车间”
探寻汾酒醇厚清香之源
天际是黛色的青山,环嵌在连绵起伏的丘陵边缘,一片片醉人的火红在风中摇曳,映照着庄稼人黝黑的胸膛和朴实的笑脸。阳光曝晒着一粒粒饱满的高粱,镀上火一般的颜色,能量被沉淀储存下来,经过发酵、酿造道道工序熬炼,凝结成醇香绵柔的汾酒,轻酌一杯,便能品尝到日光和纯粮糅合的香味。
这里是沁县,山青水美、气候适宜,一簇簇高粱在汾酒沁县高粱原粮基地生长,等待着成熟、升华的时节,我们的探访也正从这里开始。
A山青水美孕育汾酒清香之源
沁县段柳村,汾酒原粮基地合作方晋汾高粱开发公司大门外,就是一大片火红的高粱。87岁的种植专家赵宏成行动敏捷、嗓音洪亮,他指着一株火炬般的高粱穗,对山西晚报记者说:“你看这高粱,穗大饱满,能长到这样,很多人都付出了辛苦。”谈起“种地经”,赵宏成滔滔不绝,退休前在县农业局工作,退休后来汾酒原粮基地指导高粱种植的他,和庄稼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对沁县这一方水土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沁县,水源纯净、气候调和,全县有13座水库,没有受到一丝污染,这里的气候特别适宜种植杂粮,一年无霜期在167天左右,还有充足的光照,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所以汾酒才会选择在沁县设立原粮基地。”
“种植高粱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农时,每年4月20日开播,5月5日结束,每亩要保证8000株左右的成活率,如果少了就要进行移苗补种,多了得间苗。”赵宏成经常会到原粮基地的各片高粱田察看。哪块地长势不够,就要追肥,一旦发现虫害苗头,也要及时给出办法。老人说,托这片好水土的福,沁县从没有因为蚜虫毁过一亩高粱。
种植专家赵宏成察看高梁的长势
在沁县丈河上村,成片的高粱绵延相连,与过去高粱品种不同的是,汾酒原粮基地高粱植株低矮不易倒伏,不浪费水肥,穗大颗粒饱满,保证了高产,这正是汾酒公司聘请全国最顶级高粱专家,研发培育出的专用品种“汾酒1号”。为保证原粮品种的不断升级换代和优胜劣汰,汾酒公司的专家团长期对新品种进行试验。
汾酒沁县原粮基地高粱种植面积总共达10万亩之多,有6500多户农户参与了种植。基地的高粱种植地块,每隔三年要与其它庄稼地轮换,以保证土地的轮植使用和营养恢复,且可以有效防病虫害。每一亩土地、每一粒高粱,都汇聚了汾酒公司、农业专家、技术人员以及农户的心血,最终融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原粮,造就汾酒独一无二的清香品质。
B生态闭环打造绿色产业模式创新
高粱的生长期里,不仅有赵宏成这样的技术高手随时关照,山西省农科院的专家们也对沁县原粮基地的高粱种植分片负责,层层把关,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到了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份,其它的庄稼收割完毕,经过充足光照的高粱完全成熟,吸收了一季水土天光精华的高粱颗粒归仓。汾酒公司派驻基地的管理员甄鹏飞与基地工作人员一起精挑细选、去壳去杂、烘干,优中选优,将最好的原粮送往汾酒的生产线。
酿酒之后的酒糟成为肉牛最喜欢的口粮
原粮种植,同时是汾酒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基地模式的开端,汾酒集团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2013年启动实施的“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结合沁县资源特色,创造出“种植高粱—高粱酿酒—酒糟喂牛—牛粪还田—有机高粱”的生态闭环。
酿酒之后的酒糟,被输送到沁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养牛场,这里出产的牛肉肉质鲜美。沁汾公司执行董事高希慧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肉牛养殖场也是由汾酒集团公司投资建设,自建成投产后,年出栏2000头,示范引领了当地肉牛养殖行业,结束了沁县当地无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的历史,也带动青贮、干草加工等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引进和推广。肉牛产生的粪肥,又被输送到公司的有机肥料场,发酵加工包装,成为适合高粱种植的生态肥料,这些肥料施用在汾酒沁县原粮基地的高粱种植田,滋养着土地,开始下一个轮回。
沁县南园村的丘陵坡地上,层层叠叠的绿色高粱组成了青纱帐,村里68岁的田良友老人带着孙子,在田埂上远望着火红的高粱。他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自己年岁大了,把田租给了汾酒原粮种植基地,比较年轻的村民,不仅出租自己的地,还为原粮基地种植收获,一年下来收入增加不少。基地负责人之一王宝红表示,目前沁县原粮基地高粱种植面积有10万余亩,将来还会扩展面积,绿色生态循环模式也会在当地起到更大带动作用。
牛粪发酵后制成肥料装袋储存
C原粮基地战略布局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从甘肃山丹军马场、永登县到东北黑土地;从内蒙古吐列毛杜、河北坝上草原到山西沁县,汾酒建设了堪称全国顶尖的高粱基地。早在2009年,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就提出了建设汾酒原粮基地的战略,此后十多年间,汾酒的原粮基地整体规模已达约110万亩。
为了挑选适宜的土地,汾酒人以北纬36度—45度的“黄金种植地理带”为基准,跨越数万公里,在广袤的中国大地寻找适合种植高粱、小麦、豌豆的优质产区。与此同时,培育出了汾酒1号、2号、3号、9号等专用高粱种子。
汾酒原粮基地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安定表示,粮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靠天的产业,尤其是北方的气候干旱较多,不同区域的粮食收成可能有很大差别,同一区域不同年份,粮食质量也可能受到气候影响产生很大变化。汾酒建设全国原粮基地,从原粮战略的角度和视野,除最大限度遴选优质原粮外,还避免了灾害年粮食的减收和市场粮食质量的良莠不齐。有了自己的全国粮食基地,汾酒的酒质稳定性就有了极大保障。
酒是粮食的精粹,原粮的品质和绿色极为重要,汾酒公司前瞻性的绿色原粮基地布局,成就了业内称之为“最干净、最纯正、最健康、最文化”的汾酒。通过自建原粮基地,汾酒有效掌控原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对商品粮的依赖,维护了原粮市场的稳定。汾酒在育种和农业规模化管理上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也为国家的“种业安全”提供了助力。
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建设经营理念,就是要换一种方式与其它知名白酒企业竞争。作为汾酒的把舵者,李秋喜从另一个维度解读了原粮基地战略布局。作为汾酒生产的“第一车间”,汾酒集团以公司化方式开展原粮基地建设,有效延伸了汾酒产业链、供应链、这在国内白酒行业尚属首家,也是当前行业内酿酒原料基地建设以及运营状况最好的案例。原粮基地的绿色原粮,最终通过产品赋能的形式影响行业发展,以汾酒为代表的高品质白酒,也正大踏步朝着绿色健康的方向迈进。
千百年间香飘万里,汾酒有着隽永深厚的底蕴,寻找最适宜的土壤种下最优良的种子,对原粮安全孜孜以求,正是汾酒醇厚清香、长盛不衰的密码。
匠心守护
接力守望种出好粮“沁州红”
深秋的太行山高粱地硕果累累,红彤彤的高粱穗头缀满了珍珠般的果实,沁县高粱种植示范园段柳乡寺家庄村村民李晓建眼睛笑成了一道缝。
2021年秋收后,寺家庄村的高粱会被运到汾酒厂,作为绿色酿酒原料进入酿造车间。截至今年,寺家庄村所在的沁县,作为汾酒集团在全国的四大原粮基地之一,全县高粱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高粱种植户超过6500户。
从普通高粱种植户、农业科技员、仓库管理员,到沁县汾酒原粮基地管理人员,一群人接力守望,生产出了籽粒瓷实、粮品质优、出酒率和成品酒质俱佳的沁县高粱,为汾酒“清香天下”的时代梦想注入了活力。
王宝红在高粱地里察看高粱生长情况
红彤彤的“沁州红”有汾酒的功劳
寺家庄村距离县城9公里,距离汾酒原粮公司沁县合作方——晋汾高粱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晋汾公司)3公里,村周围没有工厂等污染源,被选定为汾酒高粱种植示范园。寺家庄村高粱种植户几年来一年比一年多:2020年,该村高粱种植户为50余户,高粱种植面积400余亩;2021年,该村高粱种植户为65户,高粱种植面积达到900多亩。
作为传统农业县沁县辖区内的一个普通村庄,寺家庄村村民种植高粱的热情早前并不高。因产量低、销售不畅等因素,该村高粱种植面积最低时只有30余亩。现在该村村民之所以高粱种植热情高涨,都是汾酒在沁县建设高粱种植基地以后发生的事。“现在高粱投劳少、用肥少、病害少,销售也不错,所以农户们愿意种高粱。”寺家庄村支书赵维平说。
赵维平也是晋汾公司在寺家庄村的联络人。他介绍说,在农业技术人员帮助下,寺家庄村高粱种植开始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每到播种时节,高粱种植户们会收到晋汾公司送来的专用种子、专用肥料,播种也改为“单粒点播”,每亩地只种植8000余株。这种种植方式,高粱出苗后,不用间苗,结合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每亩节约人工4-6个,节本增效200元以上。“今年高粱长势喜人,亩产最高可以达到1700斤。”种了30多亩高粱的李晓建说。去年,沁县汾酒高粱示范基地的高粱订单收购价达每斤1.95元,他每亩地毛收入在2000-3000元。红高粱成为了寺家庄村致富增收的产业。
汾酒绿色革命的策源地与试验田
原粮基地是汾酒全产业链布局的开端,沁县更是“中国酒魂”信仰落地生根的最前沿,汾酒绿色革命的策源地、试验田。早在2009年,汾酒亦开始为建设沁县汾酒原粮种植基地展开布局。
沁县具有悠久的高粱种植史,所产高粱具有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适中、出酒率高、耐蒸煮、口感好等特点。沁县高粱种植户能与汾酒集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离不开当地政府支持。2013年,沁县政府与汾酒集团展开合作,2017年,汾酒集团又投资两千万建成了有机肉牛养殖基地,形成从种植到养殖的循环生态农业产业格局。
契约化在汾酒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的运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种模式也在沁县原粮基地的管理中进行了推广,并发挥了巨大功效。目前沁县汾酒原粮基地,形成了以原粮公司为主的核心力管控,合作方种、收、储、运一体化的保障管控。为带动和保护高粱种植户积极性,每年春耕时节,晋汾公司会按时为种植户送来专用种子和专用肥料,派驻技术专家进村入户提供技术指导,指派经纪人驻村为农户分析供求信息、编制生产方案。每到秋收时收割期,晋汾公司还为农户提供农机协助收割。
王宝红是晋汾公司负责人之一,负责管理公司高粱种植从产前保障、产中病虫害防治、产后收割等多方面工作,一年从年头到年尾闲不下。
汾酒原粮公司驻沁县管理员甄鹏飞,肩负沁县汾酒高粱质量控制职责。汾酒对优质原粮的品质要求,让他不敢有丝毫马虎。对原粮基地登记在册合作农户,每块高粱种植田地的自然地理情况、高粱生长情况,他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为此,他时常会到田间地头实地察看。“我必须保障优中选优,把高品质高粱运回汾酒厂。”甄鹏飞说,经过多年的良种培育和推广科学种植,沁县汾酒原粮基地出产的高粱品质得到认可,随着高粱种植基地规模不断巩固扩大,这里也将源源不断地为汾酒集团提供充足、绿色的优质粮源。
质朴初心守护汾酒绿色品质
“测天下吉壤为我所种,汇天下好粮为我所用”,这是汾酒一直坚守的“粮心”。汾酒原粮基地建设的实践,从原粮战略的角度和视野,为汾酒的酒质稳定提供了极大保障。
早在2009年,把控源头品质就成为汾酒集团发展的重要课题。为了做好粮食基地建设,汾酒集团先后成立了汾酒原粮公司、汾酒集团中国白酒酿酒高粱研究中心,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率领公司多名高层先后考察了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东北等地,推进基地建设工作。此后,历经十年的精心布局,从黑土地上广袤富饶的松辽平原,到青翠连天、一望无垠的内蒙古河套平原,再到孕育汾酒的山西,都规划建设了高粱种植基地。
无论是李秋喜董事长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还是原粮公司人员十余年的守望坚持,都是汾酒人以匠人之心,筑牢了汾酒绿色品质的根基。从全国原粮版图到沁县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模式,好比是一幅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精雕细琢,一群群汾酒人披星戴月,接力守望,为汾酒提质升级创造着条件。
正因如此,汾酒原粮基地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安定显得格外自信,他说,通过汾酒原粮基地建设的运作,不仅实现了从源头驾驭绿色生态汾酒品质的可能,也为有效延伸汾酒产业链、供应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端对话
山西杏花村汾酒原粮基地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李安定:
高品质原粮供应
从源头实现汾酒品质保证
李安定欢迎全国主流媒体来汾酒原粮基地参观
记者:目前汾酒原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总体种植规模是多少?
李安定:按照汾酒生产需求情况,截至目前,汾酒原粮基地已达约110万亩。从品类上,汾酒原粮基地分为高粱种植基地、大麦种植基地、豌豆种植基地。为规避和分散原粮种植风险,保障汾酒生产需求,我们根据三大原粮农作物生长与轮作特点与区域环境优势,选择在国内原粮主产区、核心区、优势区进行空间布局。其中高粱基地主要布局在东北松辽平原、山西汾河流域、内蒙古河套平原等地;大麦基地主要布局在甘肃山丹军马场、内蒙古吐列毛杜农场;豌豆基地主要布局在甘肃永登地区、河北张北地区。各基地区域原粮生产情况,由原粮公司进行总体调配,并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流动的良性互动格局。
记者:汾酒在进行原粮基地选择和布局方面有哪些考量,标准是什么?
李安定:东北地区历来就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这些区域农民种植专业合作、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涉农主体发展早,土地耕作体系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大。原粮公司选择在吉林松原、白城通榆、四平梨树等区域建立高粱基地,为保证汾酒用粮安全、品质质量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天然屏障。
同时我们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扶贫工作要求,努力扩大山西区域内的高粱种植产业,目前山西区域内高粱基地已达到34万亩以上的种植规模。为助力山西脱贫攻坚,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与推动。山西境内是北方粳高粱的典型种植区域,特别是汾酒1号与汾酒3号,具备传统汾酒酿造“一把抓”高粱的特性,更有利于汾酒清香绵甜特质的保证。
在基地合作方选择方面,合作企业必须具有完整有效的营业执照、粮食收储管理资质证明;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仓储防虫害用药符合性证明;具有原粮仓储库房、晒粮场、烘干塔、清杂机、精选机等配套设备;具备无污染绿色原粮生产基地,能提供土壤、空气、水源检测报告;以种植合作社形式拥有土地1000020000亩以上者;具有租赁或流转土地10000亩以上者会优先考虑;耕地选择要符合国家食品原粮生产基地标准,水利设施完善。
记者:汾酒的品质自信与原粮基地建设有何关联,原粮基地对汾酒长远发展有何意义?
李安定:我们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原粮安全、质量安全、助农增收为核心;以强基础、建基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为重点;以原粮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运用白酒产业链的延伸所形成的杠杆效应增强集团公司营销渠道权力、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原粮基地建设,与集团公司“清香汾酒,绿色汾酒,文化汾酒”的经营理念无缝对接,为汾酒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最终实现从源头对绿色生态汾酒品质的驾驭。
从田间到餐桌——
全产业链建设助力汾酒复兴奔跑
从田间地头的一粒粒粮食种子,到百姓餐桌的一滴滴清香美酒,需要经历怎样的蜕变?
36个大环节监控、183个关键控制参数检测、2182项既定标准、来自各大自有原粮基地的原料、“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管控、酿酒大师团队的层层把关……这是一瓶产自山西杏花村的优质汾酒的全部历程。
A匠心凝聚 严选“黄金地带”
9月下旬,山西汾酒位于长治沁县羊庄村的晋汾高粱种植基地,连片的火红高粱整齐列队于沃野之上,一穗穗饱满的红色穗粒随风摇摆,汇成红色海洋,丰收盛景已经初现。
再过二十余天,这些位于山西省东南、长冶市北部土地里的高粱,将进入最终的收割阶段。而这些高粱地,仅是汾酒在沁县当地进行高粱种植的地块之一。晋汾高粱种植基地相关负责人王宝红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这些为汾酒提供原料的高粱地,在沁县共有10万余亩。
熟悉汾酒的人都知道,这种酒自带的清香,是种出来的。
沁县原粮基地,高粱红了,村民乐了
“不同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产品属于国家战略储备品种,汾酒酿酒所需高粱、制曲用大麦、麻豌豆均属于国家小品种杂粮系列,用途并不广泛。”山西杏花村汾酒原粮基地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安定深知,若汾酒没有自己的基地,就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汾酒人辗转多地考察择址,最终在国内原粮主产区、核心区、优势区完成了基地空间布局。
其中,沁县作为首批入选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名单的市、县之一,没有工业污染,平均日照时间可达2500小时以上,土壤肥沃适合高粱生长,自然成为汾酒在汾河流域的高粱基地之一。在东北地区,同样有着大片有“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的黑土地资源,土地无污染,同时,因早晚温差较大,病虫害不易发生,适合高粱及其他农作物生长,因此,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美誉的吉林松辽平原,理所当然地成为汾酒的高粱种植基地之一。在祁连山北麓,则坐落着“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在这里,连片的大麦被祁连山丰富且优质的雪水浇灌成熟,在收获的季节,它们被运往1000公里外的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这里的大麦是酿造清香汾酒最好的粮食之一。山丹军马场向东330公里,是甘肃省永登县,全国最好的豌豆在这里被收割装车,跨过大半个黄土高原,最终同样被运往黄河以东的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这里的豌豆,是制造清香酒曲最好的原料。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原粮基地几乎都位于同一纬度带内(大约为北纬36度到45度)。这是一条跨越东西数千公里的“黄金种植地理带”,保证种出的粮食是中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在这条“黄金地带”,不同区域的小气候使得原粮的生长条件有所差别。因此,针对同一种粮食,汾酒一般会有一东一西两个基地,这也在区域上做到了优中选优,即便一个基地出现异常,也不会影响到汾酒产品的稳定和质量。
李安定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从2009年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在国内白酒行业率先提出创建原粮基地设想,汾酒便开始布局原粮基地,截至目前,汾酒在全国的原粮基地已达110万亩。尤其是自原粮基地建设采用“公司+基地+标准化种植”模式后,种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从源头上确保了原粮质量、品质、价格和供给稳定。
B坚守“粮”心 严守绿色标准
有着纯净品质的汾酒,尤其讲究“清字当头,一清到底”。在原粮的选择中,则有着诸多讲究。汾酒也一直严守着自己“绿色原粮”供应标准。
村民捧起收获的高粱
根据汾酒生产的区域特性及历史传承,酿酒适用的高粱品种主要为北方粳高粱。李安定介绍,汾酒用的红高粱需要色泽气味正常,无邪杂味。汾酒最初使用的主要是山西本地的传统高粱品种——“一把抓”高粱。这种高粱颗粒饱满,大小均匀,壳少,淀粉含量高,并富含1.5%左右的单宁,出酒率高。通过工艺发酵,使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多种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为汾酒基础口味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安定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为保证汾酒的原粮品质,汾酒原粮公司成立了专家技术委员会,在传统的高粱品种基础上,原粮公司联合各地农科院权威高粱专家分析论证,并经汾酒公司技术研究院酿酒试验,将数十个区域高粱品种进行对比,筛选出品种适应性好、区域亩产量大、汾酒独有风味保持良好的作为汾酒原粮基地专有高粱种子。汾酒1号,即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选育的晋杂22号高粱品种,汾酒2号即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选育的酿造用杂交高粱品种晋杂23号,汾酒3号则是晋杂18号高粱杂交品种,有着高产、优质、多抗特性,这三大品种适应于在山西境内及周边区域种植,尤其是汾酒1号与汾酒3号,具备传统汾酒酿造“一把抓”高粱的特性,普遍适合在山西汾河流域种植,适中的单宁含量有利于汾酒清香绵甜特质的保证;另一个品种汾酒9号,则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新型高粱品种吉杂127,适于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使用。
“曲是酒之骨”,酿造汾酒除了优质的高粱,同样需要优良的大曲。汾酒制曲用的大麦品种需用啤酒大麦。按照汾酒的要求,这些大麦需要色浅黄、颗粒饱满坚实、皮薄、均匀、无虫蛀,色泽气味正常,不得有霉烂变质等现象,存放时间过长、无出芽能力等原因影响使用的大麦则拒收。汾酒制曲用的豌豆品种需用麻豌豆,要求颗粒饱满、圆实、皮薄、均匀、无虫蛀,色泽气味正常,皱缩变形严重、霉烂、虫蛀、变质、带农药味等原因影响使用的豌豆则拒收。
“料必得其准”,对于原粮的各种指标准确度,汾酒的要求相当苛刻。在高粱收购中,容重则是一个重要指标,容重大意味着淀粉含量高,出酒率也越高。酒企对容重的要求一般是720g/L以上,汾酒则要求是740g/L以上,同时要求高粱的水分在14%以下,淀粉含量62%以上,杂质1%以下,带壳率5%以下,不完善粒3%以下。针对原料的配比度,汾酒大麦与豌豆的比例一般为6:4,原料粉碎度上,将大麦与豌豆混合后进行粉碎,粉碎度以能通过0.3mm筛孔者占34%至40%为宜,其余为小米粒状。
如今,除了对酿酒用原粮种子进行研发外,汾酒的专家技术委员会还负责原粮基地的种植管理及进行全面分析指导,包括指导各基地合作方开展改良新品种的推广、病虫害预防、田间种植技术及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训及咨询等工作。目前,原粮公司聘用四名国内权威高粱专家,对各个高粱基地开展相关工作。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汾酒原粮公司则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经营理念,在所属基地种植区域大力推行原粮绿色认证。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绿色认证区域产量已达21万吨以上,今年有望再创新高。山西汾酒股份公司本部的酿酒生产从2018年开始,全部实现了绿色原粮供应。
每一步对于“粮”心的坚守,都为汾酒的品质做到了前端保障,让汾酒生产“清蒸二次清,一清到底”的独有工艺特点发挥到极致,从源头确保了汾酒品质的“真”。
C 品质革命 成就舌尖之旅
“品质决定了一个企业能走多远。”这是李秋喜的企业管理理念,更是其对汾酒的经营之道。
早在2015年,汾酒在业内发布了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内控标准”的“汾酒标准”。这2182项内控标准,包括708项技术标准、201项管理标准和1273项工作标准。其中,技术标准体系分为16个模块,并将工艺、采购等模块进行二次细分,包括工艺标准47项、采购标准49项、检验标准100项,涵盖了从田间到车间,从一颗高粱谷粒到一瓶汾酒上市的全过程,真正为食品安全和汾酒质量保驾护航。
据悉,为了这个“内控标准”的问世,汾酒组织了400多人的科研队伍,联合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用了整整5年时间,攻坚了白酒行业一系列“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高精尖技术难题,才有了如今这个高于国际、严于国内的食品安全企业内控标准。业界普遍认为,汾酒“五年磨一剑”的“内控标准”将成为中国白酒“高端品质”和“国际品质”的制高点,甚至成为“健康白酒”的一场“品质革命”。
这场“品质革命”,比2016年3月“工匠精神”首次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早了11个月,比201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动中国制造完成“品质革命”,早了一年零一个月。
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料甄选到酒水酿造,目前,在生产的全链条里,汾酒都建立了可追溯体系。通过对原粮品质及生产标准的把控,如今的汾酒,则有着足够的品质自信及品牌自信。
作为清香型白酒龙头企业的山西汾酒,始终坚守“大国清香”,在其引领下,清香型白酒也正在走向复兴。李秋喜曾表示,当前,白酒香型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清香型白酒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全国布局表现出一片向好趋势,“产区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清香白酒大有可为”。今年上半年,汾酒作为清香型白酒的“领头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汾酒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山西汾酒2021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大涨”:营业收入为121.19亿元,同比增长75.51%,这是山西汾酒半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44亿元,同比增长117.54%,半年净利润已超过去年全年。
今年6月13日,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蓝佛安对汾酒集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在品牌价值、市场拓展、原粮种植、产品定位、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对汾酒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原粮基地的打造仍是汾酒保证品质的基础。李安定介绍,根据汾酒集团发展战略规划“全产业链”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原粮公司章程,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原粮安全、质量安全、助农增收为核心,通过基地建设,与各合作方形成紧密供应链联盟,通过后向一体化战略进入上游领域,掌握一定的资源话语权与产品的定价权。
如今,在位于山西杏花村的汾酒厂区监控室,百余公里以外的沁县原粮种植基地里的高粱在高清摄像头下一览无余。未来,更多的“智慧农业”技术还将运用于汾酒原粮的生产中,真正实现从源头对绿色生态汾酒品质的驾驭。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普荣 张勇 梁成虎 张珍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立明 寇宁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