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颖川社区大欢乐乡村旅游点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随着敬酒歌响起,昔日在此下乡插队的知青们欢聚一堂,共同参加百里杜鹃普底乡知青文化纪念馆开馆仪式。
“建立知青文化馆一是为了纪念当年在这里插队的400多名知识青年的贡献和付出,二是我们整合辖区的资源,力求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乡村旅游项目,助推乡村振兴。”普底乡颖川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权如是说。
知青文化纪念馆
今年来,百里杜鹃普底乡颖川社区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因素,以“景区+村庄”模式,深化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同时立足社区实际挖掘“知青文化”建立知青馆,积极探索颖川乡村振兴路上的“文化”引子。
简单修葺后的老房子成为了知青文化纪念馆的陈列室,在里面,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老文件、一件件老物品,满满的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年过花甲的老人们望着昔日下乡插队住过的房屋,记忆涌上心头。1975年,400余人的知青队伍披荆斩棘、月下垦荒、燃薪夜耕,今年65岁的彭世光便是其中之一。
曾经的知青队伍
“那段岁月很苦,但也很充实。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片荒芜的土地成为了瓜果飘香的良田。重新到这个地方,我感觉这个地方发展变化非常大,我心情很激动,感谢当时带领我们的这些贫下中农的爷爷伯伯们。我又回家了,我很高兴。”时隔多年,昔日青丝已成华发,但说起当知青的岁月,老人依旧印象深刻。
录音机、火柴盒、旧书籍……泛黄的陈列品满是岁月的痕迹,吸引游人驻足瞻仰。
来自七星关区的丁宇凌是一名高二年级学生,趁着国庆长假的空档,与家人到百里杜鹃旅游。谈起知青文化纪念馆的游览感受,他格外严肃:“今天不光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更加看到了当年的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的光荣事迹。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培养家国情怀,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学习奋斗,成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
馆内陈列
据了解,在筹备建设知青馆期间,百里杜鹃普底乡颖川社区干部和知青朋友们多方奔走,共筹集并投入资金30余元,收集老旧知青工具50余件,收集老照片100余张、老文件71份、各类勋章20个、邮票23张、粮票客车票等10张、教材及文学作品27本,还有一定数量的老铜钱、纸币、钥匙、手表、火柴等物件。
近年来,百里杜鹃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和打造知青文化,以传承知青文化、发扬知青精神为宗旨,大力开发知青生活体验、知青文化研学等产品,通过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打造红色旅游景点,为百里杜鹃旅游多元化持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