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加重的“长假焦虑症”
一年仅有几次的长假对上班族来说,逐渐成为又爱又恨的节点、引发焦虑的来源,疫情过后更有病情加重的趋势,不仅因为长假期间国内各地总是万头钻动,高速路、地铁、机场通关花费时间难以预估,观光景点人山人海,有时连吃饭都必须排上长长的队伍,更因为疫情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繁复的防疫准备、没有出国选项、用餐群聚风险等等,掰掰手指计算了下投报率,决定哪里也不去,“宅在家吧”。
“休假还有四天,真的哪儿都不去吗?”
到了长假中间,单身的人看着手机里朋友圈晒出美丽的风景、星光晚餐、野营烧烤,望着“10月4日”的日期发呆;结了婚的望着老公、老婆、父母、孩子渴望出行或在家闷慌的眼神,“长假焦虑”顿时又犯了,虽然外头人山人海、万头钻动、队伍人龙,是否还是应该计划回趟老家或去哪玩、该做点什么?
所有的焦虑来自于“成全”
仔细分析长假焦虑的原因,大部分人会发现焦虑并不来自自身的情绪或对出行的渴望,而是他人对自己的期待。“长假前两天呆在家觉得很好、很放松,第三天朋友圈出现晒图、吃喝行程,爹娘开始问何时回家,朋友发信息约聚餐、出游,哪都不去好像对不起自己、也对大家交代不过去,”朋友A说,他希望能至少“成全”一种期待,患上了“成全焦虑症”。
在引发焦虑的诸多原因里,人山人海、队伍人龙甚至繁复的防疫准备都可能在提着背包、拿起钥匙出门后暂时解除,而对许多25至40岁国人而言,焦虑主因常是“有家归不得”,这焦虑解决不了的主因则是“我未婚”。
“夹心世代”的成全焦虑
千禧年起的20年间,家庭收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飞速增加,农村成为小经济区、城市成为国际都会,80、90、00后孩子逐渐长大,如今已成为社会的中坚组成份子,然而面对所谓“旧社会”的期待与“新社会”的生活形态,这群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夹心世代”,忙着在新社会中求生存,也忙着成全旧社会亲友的各种期待,“结婚生子”则成为夹心世代生活里“不能承受之轻”。
随着年纪增加,爹妈催婚催得越急,最后无论再不愿意,相亲也去了、亲友饭局也去了,各种征婚配对app都是金卡会员,另一半还是远在天边、不见踪影,“我真想知道在结婚这事上,怎么才能妥妥拿捏爹妈?20几岁时还能百般抗拒、不相亲不交友,要自由恋爱,30岁以后开始妥协,长假回家相几个亲暂时相安无事,35岁以后爸妈说啥都行都试、但其实心里也没个结论;今年刚满40,爸妈干脆说别回来了,省得亲戚朋友啰嗦。”朋友B说。
别让“爱”成为孩子的焦虑
父母的啰嗦叨念百般规劝结婚,到底还是基于对孩子的“爱”,期待孩子的下半辈子有人陪着一起生活、互相照顾,他们经历过婚姻、也明白结婚不如想象中美好,但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会是“比自己幸运的那一个”,只要擦亮眼睛好好选择对象。基于爱,父母扛着“教育孩子建立一个美满家庭的责任”,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婚姻控制甚至来自自己不幸的婚姻,竭尽所能安排一切,定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对象、完美的人生,于是孩子们越发焦虑不安,甚至抑郁不乐。
人生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父母之所以再如何为难孩子也坚持着执行催婚,背后原因也许让人心疼:他们不知道除了结婚,人生还有其他安稳过日子的可能。是否要因为这份“心疼“选择相亲结婚?出于爱父母的心,是否要跟自己不那么爱的人过下半辈子?“结婚还是可以选择离婚啊!”于是,“成全焦虑“导致现代社会离婚率节节攀升,“家庭”不再是稳定社会的最小单位,组成家庭、生孩子成了夹心世代最不愿面对的沉重压力。
从松隆子火爆日剧《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说起
《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长假期间,日本演技派女星松隆子三个月前火爆全球的新剧再度登上国内热榜,剧情描述一位结了三次也离了三次婚的建筑公司女社长“大豆田永久子”与三个前夫的互动,除了女主与前度们有趣、温馨、充满哲理的相处片段外,值得关注的是女主的女儿“大豆田歌”;她历经母亲三次婚姻,却仍保持与亲爹、两个继父相处融洽,不仅思想成熟,在关键时刻还能给永久子追求第四次婚礼的勇气,面对歌的早恋,永久子给的不是限制、而是尊重、关心与保护,即便是为了让歌学习何谓“真爱”,永久子也不曾强迫或干预歌的感情生活,甚至曾为了鲁莽地介入女儿与男友的相处、导致两人几乎分手的行为,诚恳地向16岁的孩子们道歉。剧情到了最后,编剧埋下一个转折点:永久子的母亲过世后,留下一封有着明确地址收件人的、始终没有寄出的情书,内容述说着母亲对一个陌生人的热爱与追随的未竟心愿。在女主怀疑自己是阻挡母亲追求幸福人生的绊脚石而伤心时,女儿却建议一起拜访收信人,而这趟旅程最终让所有人都得到了幸福。“幸福”是一生的教育、一辈子的功课
许多看完这部剧的观众都认为:“最能得到幸福的,应该是大豆田 歌吧!虽然她只有16岁”。永久子没有因为自己的离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不仅因为她选择的前夫们实际上都是好人,也因为在歌成长过程中,她给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分辨善恶、懂得给予、感恩获得,在永久子三段婚姻生活中,歌学会了照顾自己、获得让自己幸福的重要能力,而始终没有选择抛弃家人跟情人离开的永久子的妈妈,教会她的也正是独立自主、以及让他人幸福的能力。
让幸福世代传承的秘诀
即便结了婚、生了孩子,维持着表面周全的生活,若不具备让自己和他人幸福的能力,传承下去的将是不幸婚姻与不幸童年。一个能让自己幸福的人,无论是否投入婚姻里,他总是能让自己和周围的人得到幸福。幸福,是一生的教育、一辈子的功课,不是一次婚姻、一场恋爱,让孩子学会幸福的秘诀,是从小开始学习如何获得幸福。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术》
“成全焦虑”追根究底始于“选择困难”, 听从自己的内心?还是成全他人的期待?部分人因无法说服他人选择妥协、妥协比较不费力,且付出的代价往往要很多年以后才会明白(也可能永远不明白),后悔亦如是。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对治自己的成全焦虑,不妨试试“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术”(跟你的家人孩子一起试试也很好)。
整理大师“近藤麻理惠”的人生整理魔法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术》是2012年出版的书籍,作者近藤麻理惠从小热爱整理、潜心研究生活整理术,出版了上述书籍后,近藤成为世界知名的整理大师,直到现在世界各地都在不断宣扬她的理念,由此也衍生出“断舍离、极简”等生活主义。(这个理念部分受到日本文化中“禅”的启发)
近藤的整理标准是这样的:将所有需要整理的东西依“类别”堆成一座小山,例如衣服的小山、鞋子的小山等等,接着一件一件用手、用心去触摸,在触摸的同时仔细感受自己与物品的连结,它是否让你感到怦然心动?如果不心动,就毫不犹豫地丢掉,这便是唯一标准。
如想整理的是整个家的东西,顺序则是衣物、文件、书籍、纪念品,整理的诀窍就是“一口气、短时间内、彻底完成”,以及“先完成『丢掉』的动作”,再进行整理、好好收纳。整理真正的目的在把生活维持在“极端自然”状态中。并不让自己心动的那些,其实就是自己并不需要的一切,生活被不需要的一切包围,其实是一种非常不自然的状态。被自己喜欢的一切包围、拥有人生里最必要的东西,才是生活最自然的样子。
来一趟“怦然心动”的旅程吧
透过整理,我们能够以最自然的状态生活,选择对自己而言心动的东西,珍惜对现在的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人事物,能够理所当然地做到理所当然的选择,就是无上的幸福。这样的思维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人生:什么才是让你怦然心动的人生?
这个长假还有四天,不妨静下心来感受、选择做那些让你真正感到“怦然心动“的事:读一本书、看一场电影、听一晚音乐、看一次黎明、走一趟山城、去一次远方、见一次一直很想见的那个人,或者,回一次好久没回的老家。那些恼人的事,先立马“丢弃”吧!
“这次回老家,我提议跟父母一起整理老房子、一边分享我的“怦然心动人生整理术“,顺便聊了我喜欢什么样的对象、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偷偷地谈了几次恋爱,还说了因为害怕相亲、害怕给他们丢人都不敢回家的事;今天中午饭桌上,我爹妈没再提结婚的事、我爹还跟亲戚说,以后不要再帮我儿子找媳妇儿了,他有自己的打算!”朋友C说。
如果你有孩子,请与他们一起练习、计划一次“怦然心动”的旅程,所有的教育都必须从小开始,孩子才能真正学得其中深意、有能力过着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