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跟家人一起在上海旅游的时候,城隍庙的美食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所以,一提到城隍庙,首先就会让我想到种类繁多的美味小吃还有喧闹的人群。
城隍,是一位中国本土神灵,每逢年节,上海当地人都会祭拜“八神”,这八位神仙中的第七位水庸,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城隍。作为保卫城市安危的守护神,城隍一直受到民众的崇敬,这一点从城隍庙鼎盛的香火中就可以见得。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
“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我国民间信仰众多,在传说中守护城市的神灵可不止这么一位,在偶然翻越到相关典籍时,我了解到,还有一位来自外国的毗沙门天王也司掌城市安宁。
提到天王,我们一定会想到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归属天庭的“四大天王”,这位毗沙门天王就归属于这“四大天王”之一,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手持宝伞的多闻天王,也是四大天王之首。
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据佛教经典,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各住一山各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
所以,他们的神像通常分列在净土宗禅宗佛寺的第一重殿两侧,因此,又称:天王殿。
“水庸城隍神”曾在文化传承中被同化为财神,毗沙门天王也一样,在传入我国的过程中被民众寄托了对财富的向往。因为这位天王手中宝伞转动,光华流转,老百姓认为这样会给大家带来源源不绝的财富,也就有人称其为:财宝天王。
这位神仙起源于古印度神话,先是传到我国西域地区,在后来,才逐渐传播到中国内地。城隍神和毗沙门天王分属不同传承,却都深得民众传诵。
众所周知,火灾始终是威胁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灾难,古时人们缺乏行之有效的避火、灭火措施,所以,都把希望寄托于神灵,期待用信仰的力量可以预防灾祸的发生。前文讲过,城隍神名水庸,水火相克,所以,城隍在火灾预防方面自然是民众的首选祭拜对象。
到了后来道门遍布中原大地,信仰又是自古以来皇朝统治的重要手段,所以,城隍神信仰自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最终,在民众宗教以及朝廷的三相结合之下,城隍成了守护城市的头号信仰。
那么,我们今天的主题,四大天王之首——毗沙门天王又在民间有着怎样的“发展路线”呢?
这位天王自传入中原大地之后,主要有两种形象:
第一就是我们远古神话中托塔天王李靖,我们都知道李靖统领十万天兵,是很鲜明的战神形象;
第二种形象就相对的返璞归真了,回归寺庙净土,做起了寺庙重地的守护神。
在古时西域的大小国家,天王有着极为尊贵的地位,受到各国民众的强烈推崇,有“护国神王”之称,该地区居民一致认为天王的神力广大,保护作用非凡。当天王随着佛教被传入中原大地的时候,天王又负责起了督促僧侣的日常行为是否合乎礼法,至今,在南京都有专门供奉毗沙门天王画像的地方。
民众对于毗沙门天王除了崇敬之外,还有一些敬畏存在,那是因为天王的法相有些狰狞。大部分天王的塑像,都是瞪着眼睛怒视前方的,不像其他神仙那么看起来慈眉善目。
天王作为战神信仰,专们扫除侵害城市安危的侵略者,民众对其很是信任。在科学思想并不普及的古代,鬼神之说对老百姓还是有很大的威慑力的。后来,位于社会结构上层的统治阶级也逐渐信仰毗沙门天王,比如:唐高祖的儿子李建成,小名就叫毗沙门。
唐代“开元盛世”时期,天竺来了个和尚,奉命翻译了一部密宗经典,就是关于毗沙门天王的。这部经典中有说:毗沙门天王守护城市免遭侵害,之后,看过经典的人一传十十传百,这位天王的形象自此传入民间,深入民心。这也从侧面向我们展示了统治阶级与信仰间的相互关系。
时间一长,随着朝廷不断推行天王信仰,毗沙门的神威分布在神州大地,最终,沉淀在了不同地域的地方文化里,随着时间的久远变得不可撼动。由于中国古代大多数朝代首都都在北方,所以,国家推崇的宗教通常也在北方盛行,于是,天王信仰也就遍及了北方,最终,和南方的城隍神一南一北守护着我国古代城市。
甚至,但凡新官到任前需到城隍庙斋宿;上任日,更需在城隍前完成祭礼才能就任,请求城隍爷一起协助地方政治事务。北宋欧阳修所写的祭城隍文中提到:“吏竭其力,神祐以灵,各供其职,无愧斯民”,显示了当时官吏们对城隍的敬重和互相依赖的关系。
到了明清时期,经过几次民族变迁整合,我国南北文化逐渐融合,天王的发展势头终于延缓下来,而城隍庙依旧香火鼎盛。本来从毗沙门天王传到中原的时候就是作为玉皇大帝手下天将统领李靖的形象出现,始终难逃天道主宰掌控的命运,以至于后来香火渐弱。
时间的长河慢慢流淌到近代,五四运动后,科学和民主深入人心,包括城隍和天王在内的诸多信奉,逐渐暗淡消逝,但是,其中的文化则被流传下来。
参考资料:
『《那个默默守卫城市的城隍神》、《两都赋序》、《西游记》、《中国的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