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至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丰台区委区政府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举办。本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以“中国梦·中华魂·戏曲情”为主题,在传承、融合、对话中,呈现“园林中的戏曲、戏曲中的园林”鲜明特色,坚持守正创新,创新表现形式,将戏曲、曲艺、园林、游戏、装置、讲座、教育普及等有机融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多互动的戏曲体验,在秋日美景中,为游客与戏迷带来别有韵味的品戏体验。
考虑当前疫情防控的需要,本届戏曲文化周重点邀请京津冀地区的专业院团,包括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北京交响乐团、北方昆曲剧院等18家专业院团,形成了京津冀地区“名团名剧名家”竞相演出的局面,是对三地名院团实力、名剧目魅力、名角色技艺的集中展示,让院团轮番轮番竞技,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北京曲剧等会依次上演。
曲景交融品昆曲
本届戏曲节期间,北方昆曲剧院在园博园内的“忆江南”园,围绕“昆曲丝竹吟”概念,举办了一系列演出、互动、培训等活动,带领戏迷游客品味昆曲、重温经典,感受戏曲魅力。
在“忆江南”园的读书轩、揽胜阁,昆曲《玉簪记·偷诗》《长生殿·小宴》《牡丹亭·惊梦》《牡丹亭·寻梦》《玉簪记·琴挑》《孽海记·思凡》《玉簪记·问病》《奇双会·写状》……好景中好戏连连,经典名段引得游客戏迷掌声不断,现场观众大呼过足了戏瘾。
在园里的各个角落,昆曲传习夏令营、昆曲妆容体验、昆曲文创展览等活动同步举办。游客观众可以多维度、多方位欣赏和了解昆曲艺术。在演出区,北方昆曲剧院还以演前导赏、互动体验、有奖问答、身段教学等新颖别致的形式增强与游客观众的互动,让他们切身体验昆曲的一招一式,了解博大精深的昆曲艺术内涵,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内涵的理解和认同。
与此同时,北方昆曲剧院在北京园“华彩韵京城”系列活动中参演昆曲《孽海记·双下山》《春香闹学》等,在阳光剧场“英雄今古情”系列活动中参演昆曲《西厢记》,在4号门舞台“风华百年颂”系列活动中参演现代昆曲《飞夺泸定桥》。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在考察时,对“忆江南”移步换景、曲景交融的昆曲生态园予以肯定,他表示,昆曲艺术与园林的融合是传统文化回归的有效举措,也是促使文旅融合的全新样态,打破了剧场的局限,让昆曲艺术走进人民生活,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参与中国戏曲文化周5年以来,北方昆曲剧院都会以讲座、经典剧目、培训、互动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关注昆曲,关注中国戏曲艺术,为戏曲艺术的发展壮大培养深厚的观众基础。”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说。
古老昆曲讲好红色故事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接受记者采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4号门舞台‘风华百年颂’系列活动中,北方昆曲剧院为戏迷游客带来了现代昆曲《飞夺泸定桥》,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让游客观众在国庆期间,感受百年峥嵘岁月留下的红色印记。”杨凤一说,新版《飞夺泸定桥》是一部故事线索完整、表演文武兼备的大型剧目,将交响乐与合唱融入到昆曲演出中,讲述了“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故事。
“飞夺泸定桥”是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之一。1935年5月,蒋介石调动中央军及川军10余万人,在大渡河天险堵截红军,妄图让红军重蹈太平天国石达开之覆辙。当时形势非常危急,红军只有一条能容十几人的小船,大部队靠它渡河,要花一个月的时间! 而红军如果不在72小时之内拿下320里外的泸定桥,就将被敌人分割包围在大渡河边,后果不堪设想!这是一场殊死的较量,危急之下,红军兵分两路:红一师和军委干部团,渡过大渡河到东岸,为右纵队,红一军团第二师和红五军团为左纵队,从西岸北进,左右夹岸而进夺取泸定桥。红军以无比顽强的革命精神,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72小时之内行军320里,飞兵夺下泸定桥,为我军抢渡大渡河,打开了新的通道!
将“飞夺泸定桥”这一红军长征中的重要战役搬上昆曲舞台,经过几代昆曲人的倾力奉献。“昆曲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如何用昆曲的艺术形式表达现代题材?这是非常具有挑战和难度的,因为昆曲的唱腔、表演形式等都是慢节奏的。为了让昆曲艺术与时俱进为时代发声,近年来,昆曲人在尝试用昆曲讲好红色故事方面做出了努力,《飞夺泸定桥》《陶然情》《红霞》等革命题材剧目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杨凤一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戏曲艺术周的舞台上再度亮相北方昆曲剧院传家戏,推出新版《飞夺泸定桥》,是北方昆曲剧院和昆曲人对党的祝福,也是在奋进文化强国路上,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以文化人,讲好时代故事的新形式、新手段。
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副书记孙明磊接受记者采访
另外,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的同时,北方昆曲剧院除了打造相关献礼剧目以外,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用昆曲人的特有方式为党庆生。“我们剧院的演职人员和工作人员,连续100天讲述100个党史故事向党的100岁生日献礼致敬。这个活动目前在学习强国和快手、抖音、B站等平台得到了广泛传播,尤其是学习强国专门开设了‘昆曲人讲党史’的专栏。同时,剧院的演职人员还利用昆曲的艺术特点传唱革命歌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副书记孙明磊介绍。
多变方式与不变的传承初心
中国昆曲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杰出代表,其艺术成就与文化价值超越了国界和民族。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昆曲位列其中。20年来,在推动昆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方面,北方昆曲剧院一直走在探索的路上。“被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北方昆曲剧院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昆曲艺术迎来了现代以来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得到年轻观众认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这为昆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在杨凤一看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大的魅力,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年轻人是民族的未来,只有他们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才能让这些文化基因得以传承发展。“他们纷纷走进剧场来关心、关注昆曲艺术,对昆曲人来说,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才是值得的。事实表明,北方昆曲剧院推出的脍炙人口的剧目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同时也得到了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这是昆曲人的欣慰,也是昆曲艺术发展的未来。”杨凤一说。
中国戏曲文化周注重专业品质与群众参与,编织“园林中的戏曲”与“戏曲中的园林”情境,已经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片、戏曲文化体验的盛大节日。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戏曲+园林”“戏曲+装置”“戏曲+游戏”“戏曲+教育”等“戏曲+”活动,以互动体验、任务闯关、有奖打卡、近身表演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新颖别致的手段,吸引游客戏迷与园博园的多个活动区产生联动,感受戏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强大魅力,使得戏曲文化在游园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传播与推广。“我觉得中国戏曲文化周是一个非常棒的项目,举办5年来已经慢慢做成了一个品牌。在园林中品戏的形式让中国古典戏曲与观众有了更近距离贴近的机会。”杨凤一介绍,与传统的剧场舞台相比,园林中的舞台少了繁杂的灯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演员有了更开阔的视角和更放松的心态。古典园林与古典戏曲的相融,让热爱国潮的观众找到了更多共鸣,这种交流是在舞台上难以达到的。“中国古典戏曲的传承需要这样的平台,戏曲人也特别愿意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走近大众,为观众提供实景版、沉浸化、体验式的演出,演员和观众像切磋技艺一样相互交流才会相互吸引,才会真正助推昆曲艺术得到永续传承。”杨凤一说。
(图片由北方昆曲剧院提供)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