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古为蕲州,左控匡庐,右接洞庭,大江襟其前,诸湖带其后,吴头楚尾,荆扬交会,实为长江北岸的一颗明珠。
我们到的地方,是“带其后”的诸湖,即蕲春县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这个公园总面积有六千多公顷,是集天然湖泊、永久性河流、人工库塘等多种类型的湿地公园。
我们的游船在湖面上行进着。船外细雨蒙蒙,细雨下的湖面烟波浩渺,远山如黛,湖水中散布的众多小岛,葱翠如碧。那碧绿中,偶尔露出乡居的一抹白墙,传来几声鸡啼或羊咩,令迷蒙在美景中的游客,立时感到了一种烟火气,还有一股淡淡的乡恋扑来。
赤龙湖上有288个岛屿和半岛,我们只能借数斑以窥全豹,不能一一看完。当我们带着对赤龙湖山水的沉醉,从码头上岸时,我们看到了一座城楼。这座城楼上镌有“蕲州”二字,一看就知道是仿古蕲州城新建的。登上城楼,放眼望去,城内街衢纵横,楼阁毗连,白墙青瓦。城内有一个大院子,背靠麒麟山,面南而建,牌楼上镌着“荆王府”三字。
看了赤龙湖湿地公园的自然山水,我要寻访一下它的人文历史了。到现场看过,再做做史料功课,我找到了荆王、昭化寺、吴承恩、《西游记》、李时珍的有关记载,都是明代的事。
明朝建立后,皇帝把他的子孙们分封到各地为王。第一代荆王朱瞻堈是朱元璋的曾孙,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就藩于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县)。这老荆王嫌建昌窄隘,一次次要求迁址,并编出王府里有蟒蛇出入,自屋顶垂挂而下,蟒尾落地。这蟒蛇有时盘绕在王座上,非常可怕。到了正统十年(1445年)朝廷终于同意荆王迁址到湖广蕲州府,将蕲州的卫所改建为荆王府。不久,朝廷批准将赤东湖等河泊原上缴蕲州府的鱼税,转缴给荆王府,并允许荆王府在赤东湖上取鱼。
赤东湖是赤龙湖湿地的主要湖泊,这就是说,远在七百多年前,赤龙湖现在所辖的湖泊的鱼税都要缴给荆王府,荆王府吃的鱼都是赤东湖的。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赤龙湖湿地公园的范围,实际上是属于荆王府的。
赤龙湖湿地公园不远处,有一座昭化寺,位于蕲州城北缺齿山南麓的缺齿山下。明宪宗成化年初,僧悟空在此结草为庵。成化七年(1471年),荆王捐金,僧智明主持就庵建寺,一进四重,规模宏大。整个建筑占地五十余亩,内供佛像百余座,殿内石雕香案和石柱石梁上雕刻的龙、凤、花、鸟,栩栩如生。到了万历年中,荆王将昭化寺定为荆王府的家庙。
说了昭化寺,就要引出吴承恩,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弘治十七年(1504年)出生于江苏淮安,自幼聪颖,勤奋好学,琴棋书画,诗词文章,称绝乡里,二十岁前就考中秀才。大约是过于喜欢搜集整理民间志怪神仙传说,藐视四书五经,参加乡试多次,就是考不上举人。他直到五十多岁才被学政选入岁贡生,以南国子监生员身份进京谒选,谋得一个浙江长兴县丞的职位。县丞为县令的副手,明代为正八品,相当如今的正科级,职责是协助县令处理政事,管理文书。吴承恩做了几年县令后,却因一桩冤案入狱,关了一年多才释放。隆庆二年(1568年)秋,六十四岁的吴承恩获得平反后,平调至蕲州荆王府任纪善,这时的荆王已是第五代了。
纪善是明代亲王的属官,在王府是个闲差,除了对王府的管理人员和王爷的子女讲授教化说辞之外,还负责王府节假日和祭祀活动的礼仪。这个职位特别适合吴承恩,使得他有许多闲暇时间出入王府,游历四方,结交名流,观察社会以及钻研佛学经书。他经常漫步赤东湖畔,游历麒麟山、凤凰山、昭化寺、大圣庙等名山名寺,搜罗民间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故事传说。
吴承恩与昭化寺的僧众关系很好,经常吃住在寺里。他多年孕育心中的一部小说在昭化寺动笔了。昭化寺的创始人是僧人悟空,吴承恩把他的小说的主人公取名孙悟空。他把一辈子搜集的民间风俗,传说故事,方言俚语,宗教文化,名胜古迹,自然山水,方志记载全写在了小说里。美与丑、善与恶,因果与报应,以及现实中王府权贵相争,生活奢靡,民间百姓的喜怒哀乐,都成了吴承恩笔下的素材。吴承恩写的这部小说,就是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
最后再说说吴承恩与李时珍。蕲州为医圣李时珍的故乡,李时珍就是出生蕲州的赤东湖畔。李时珍与吴承恩是同代人,比吴承恩小十四岁,两人在荆王府中相识,一见如故。吴承恩身体不大好,李时珍就常常给他看病。吴承恩从李时珍处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他写进了《西游记》。比如孙悟空为朱紫国国王看病时,用了悬丝诊脉的方法。这个情节来自李时珍为王妃悬丝诊脉。孙悟空通过望、闻、问、切,发现国王患了双鸟失群之症,实际上是惊恐症、忧郁症和消化不良症,然后用大黄、巴豆、锅底灰、马尿做成乌金丹,让国王服下。这几味药的解释,在《本草纲目》中都可以找到。《西游记》全书一百回当中,有五十多回涉猎中医药和养生学内容,阐述医药医理、咏赞药膳的诗词文赋多达八十余处,全来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内容。
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观光游,在领略了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之后,再来听听发生在湖畔的故事,我们的收获就全面而丰满了。
注:此文原载于2021年9月2日《湖北日报》
作者简介:刘益善,祖籍湖北鄂州,生在武汉江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审,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武汉东湖学院驻校作家。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五百余万字,出版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三十余部。组诗《我忆念的山村》获《诗刊》1981~1982优秀作品奖,组诗《闻一多颂》获《诗选刊》年度诗人奖,纪实文学《窑工虎将》获全国青年读物奖,中篇小说《向阳湖》获湖北文学奖与汉语女评委奖,短篇小说《东天一朵云》获湖北文学奖,散文《飘扬在田野上的白发》获全国漂母杯散文奖,散文集《民间收藏纪事》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长诗《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获首届方志敏文学奖诗歌类大奖。有诗文译介海外并选入中小学课本。
编辑:李武兵 李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