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先后有七个朝代定都于此,境内人文积淀丰厚,佛教文化更是举世闻名,拥有多座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千年古寺。其中坐落在文峰中路西段的天宁寺,距安阳火车站仅1.5公里,是安阳的标志景观和必去的景点。
据《续安阳县志》记载,天宁寺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初年(601年),后经历代修葺扩建,至明洪武年间,朝廷在寺内设置僧纲司,以掌管一府的僧尼注册、度牒等事务。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府(今安阳)知府黄邦宁重新主持修建天宁寺,使其规模达到空前,成为南北丛林之冠。
抗日战争期间,天宁寺的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只有两座古塔得以完好保存下来。据记载,寺内的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01年,当地相关部门对天宁寺大雄宝殿、天王殿等主要建筑进行了原址复建,重新与古塔相伴。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知府黄邦宁重修天宁寺塔时,认为该塔与南边的孔庙相互呼应,能够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写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于是此塔得名“文峰塔”,并一直沿用至今。值得一提的是,文峰塔并不是专有名,而是代表着塔的类型,该塔通常建在池塘旁边,以水为墨、以天为纸,寓意为当地带来文气。
这座八角形砖木结构密檐式佛塔,高38.65米,其最奇特之处在于每一段塔身都比下面粗壮一些,塔檐也更宽广一些,上粗下细,宛如一把“倒立”的伞,在我国古塔中极为罕见。据介绍,该塔最初的设计为菱状,但是在建造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最终建成今天的形状。
整个塔身矗立在一座高达二公尺的莲花台基上,这些莲瓣以坚石磨成,并用金属汁液浇筑,材质十分坚固。此外,文峰塔的“倒塔”设计由下向上自然放开,中心塔室逐层加大,减轻了塔基的承重,保证了塔身的稳定。一千多年来,文峰塔历经数次地震,没有产生丝毫倾斜,跟初建时毫无两样。
文峰塔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塔身,在塔的八角均建有砖雕盘龙柱,龙柱之间雕刻着八幅砖雕作品,记录了八个佛教故事。这些砖雕技法高超、线条精美、栩栩如生,堪称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此外,每层塔窗并未采用对角线设计,这样既能通风又能降低风速,减小了风雨对塔身的侵蚀。
塔内墙壁厚达4至5米,楼梯狭窄、光线较暗,沿着72级台阶可旋转登上塔顶,由于台阶陡峭且不平整,即便装了扶手也很难攀爬。塔顶上是一处可容200余人的观景平台,登塔俯瞰,不但安阳古城的9府18巷72胡同一览无余,远望太行也历历在目。
塔顶平台上还耸立着一座高达10米的宝瓶状塔刹,该塔刹为元代重修,由须弥座、圆形金刚圈、瓶身组成,与北京北海的白塔塔刹极为相似。建筑学家梁思成当年曾被其误导,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中断定该塔为元代建筑。2001年,文峰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