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陈邓新
编辑/ 高 智
国庆的悠长假期,正是出游好时节。
据同程旅行的报告显示,202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国内游人数将达到6.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八成以上。
由于太过火爆,包括泰山、华山在内的多个热门景区限流或停止售票。
“这个国庆有望成为出游最具性价比的一年。”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称。
势必,出游期间打车出行也是一大刚需。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97亿;网约车已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总订单量超过43.1亿单;全国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的企业共有236家。
节前,网约车第二梯队掀起新一轮“融资竞赛”,融资规模合计近百亿元。
如此一来,国内各大网约车平台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在这个国庆针锋相对更为突出:在乘客端,赠送优惠券成为行业的标配,而在司机端,限时免佣、城市免佣、跑二免一及新司机免佣成为主流。
重金砸下,网约车市场也许会再添变数。
靠百亿元融资抢跑3000亿元级赛道?
为了迎战国庆,网约车提前备好了弹药。
2021年9月6日,曹操出行宣布完成规模高达38亿元的B轮融资,为2020年以来网约车市场最大的单笔融融资,意图加大技术研发、业务扩展、服务品质提升、司机群体保障等投入。
这个纪录仅仅保持了17天。
到了9月23日,T3出行低调地完成战略融资,其中股权融资超50亿元,由中信集团领投,此外还获得超20亿元授信额度,为2017年底以来网约车市场最大的单笔融融资。
曹操出行融资进度
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四天之后,据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曹操出行正与投资者磋商新一轮融资,而官方也予以证实,称新一轮融资可能明年上半年完成。
网约车的第二次战事,肉眼可见。
对此,一名华泰证券分析师告诉锌刻度:“网约车这个蛋糕很大,不断有搅局者进来,靠的是烧钱,所以有融资能力才能生存下来,才能活的更长。”
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至2020年市场规模高达2980亿元,呈现逐年上升的势态。
3000亿元级的赛道,足以令群雄逐鹿。
更为重要的是,网约车市场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弯道超车机会,网约车第二梯队心中有火、眼中有光,使出浑身解数争夺市场蛋糕。
而贴身“肉搏”,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补贴。
譬如,曹操出行于7月8日推出拉新活动,邀请2位新人注册成单,最高提现60元,另可获得24元立减券。
这么来看,曹操出行等为持久战做好了谋划。
相城金控董事长陆志东表示:“投资的重点是选赛道,出行是刚需,互联网出行行业并没有绝对排他性,不管是短期窗口还是长期竞争,都仍有空间。因此,行业头部的企业仍是此时的优选目标。”
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对网约车第二梯队的上跃充满了期待。
极速圈地之下,行业痛点难掩
事实上,国庆之前,网约车第二梯队就尝到跑马圈地的甜头,以曹操出行为例,2021年7月订单创下历史新高,为去年同期的150%。
某公募基金公司执行董事刘旭凌告诉锌刻度:“高线城市,网约车渗透率较高进入存量市场,这是此消彼长的斗争,更为考验运力、算力、安全、规范等;低线城市,网约车渗透率较低仍为增量市场,补贴带来的用户转化更为明显。”
尽管如此,网约车平台们在国庆期间的博弈,依旧无法回避三大痛点。
首先,合规率有待提高。
合规是网约车的头等大事,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然而由于业务扩张过快等现实因素,不合规的情况普遍存在。
譬如,2021年9月22日,曹操出行运营方子公司北京吉利优行科技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行政处罚,驾驶员李某正使用曹操出行手机软件处于听单状态,虽其驾驶车辆已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但本人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据交通运输部2021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订单量超过30万单的网约车平台中,曹操出行的合规率仅排在第9位。
图片来源: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
较低的合格率,成为曹操出行继续前行的隐患。
其次,盈利模式待解。
司机群体对传统的高佣金颇有怨言,此背景下限时免佣成为网约车平台第二梯队笼络人心的一大手段,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问题在于,长期净亏损为平台方挥之不去的阴影,随着议价能力转弱,生存压力陡增,如何建立长效、健康、双赢、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成为全行业的挑战。
毕竟,烧钱总有尽头。
再次,用户粘性不强。
如今的消费者习惯了网约车,却较少忠于一家平台,往往是哪个平台叫车快或费用低就选择谁,如此一来用户粘性并不强。
对此,银华基金焦巍曾有言:“护城河分为几种,其中一种护城河从目前的情况看来,需要永远地不停加深加阔,一旦停止就面临对手护城河的侵蚀,城里的人民则很难因为护城河存在就过上幸福的生活。”
换而言之,网约车行业面临可替代性强、生态版图不完整的局面。
聚合模式来势汹汹
在这个国庆,得以升温的还有聚合打车平台,凭借车多、优惠多的优势,成功切入网约车腹地,牢牢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
IT知识局负责人焦云鹏表示:“从目前的几种模式来看,个人更看好聚合模式。不管是以前的电商、团购,还是现在的打车,甚至是共享单车,都比较适合聚合模式:平台背书、整合资源、打包推送、‘傻瓜式’选用,不仅能减省不必要的社会资源浪费,也能让消费者最便捷享受到丰富的互联网服务。”
不过,聚合模式也面临较大的压力。
为了扩大地盘、拓展发展空间,通过特惠单、“一口价”等玩法吸引用户,从而诱发行业出现恶性竞争。
聚合模式
一名互联网观察人士告诉锌刻度:“聚合打车平台祭出高补贴打法,用户享受优惠之后,价格有时甚至比直接在网约车平台叫车还便宜,如此一来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既不利于保护司机的劳动权益,也不利于保障乘客的出行体验,如今行业已逐步达成共识,特惠单、‘一口价’并非长久之计,全面退出是早晚的事情。”
除此之外,聚合模式还有两大弊端。
一方面,缺乏对第三方网约车公司的约束力,因此带来一系列打车体验差的问题,譬如预估价格和实际价格不一样、网约车司机故意绕路、客服处理效率低等。
聚合打车平台推出“先行赔付”,以求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外一方面,聚合打车平台在协议中一般约定的是安全保障由第三方网约车负责,这意味着理论上其不需要肩负安全责任,但聚合打车平台依然担负监督责任,如若第三方网约车不合规,消费者仍然有权起诉。
总而言之,网约车第二梯队已成为赛道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在这个国庆假期,即与传统势力激烈对抗,又在内部竞合中大打出手。
未来是割据一方,还是问鼎中原,这个悬念留给时间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