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啊?”“十八梯!”昨天上午8点半,从渝中区较场口轨道站出来,到十八梯的沿途,类似的对话记者听了不下5次。
当天,经过近五年迭代升级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正式开街,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市民和游客面前。踏上弯弯绕绕的青石板路,重温一遍爬坡上坎的乐趣,纯正的母城味道弥漫在整个街区,才发现,心里揣着的那张老照片仍未褪色。
十八梯作为一条石阶小路,将上半城繁华商业区和下半城江边老城区连接起来。既是从古典重庆照到现代重庆的一轮“白月光”,也是满载着千百年重庆的居者和过客们的人间烟。
对于土生土长的老重庆人来说,最担心的是它变了以后没有老重庆的味道。
“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今年72岁的刘解渝是老渝中人,十八梯伴随了他的整个学生时代。开街当天,他专门从花街子拾梯而上,重走了一遍十八梯。
“我这次是先过来帮老同学们‘探路’的。”刘解渝说,他小学、中学都在十八梯附近念书,很多同学也住到这里,每天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玩耍。“上学那阵,十八梯就是我们这些小娃儿的游乐场,在这里‘逮猫儿’都可以耍一下午。”
一路上,刘解渝走得很慢,每几步路就会停下来,拍拍照,看看四周的变化,试图从中寻觅出当年的印记。从花街子走到十八梯较场口出入口,他花了一个小时。
脚下的青石板路和沿街的商铺,都勾起了他更多的回忆。“确实有老重庆的感觉。我印象中的十八梯很热闹,两边有很多小店,要是遇到周末赶场人不比现在少。只是这些商店变得更上档次了。”刘解渝说,他回去要把照片发给同学,和大家约好一起来重温爬坡上坎的乐趣。
上午10点半,太阳高高挂起,天气热了起来。不少市民围坐在十八梯月台坝附近的3棵黄葛树下歇凉,阳光透过树枝印在了青石板上,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作。
这3棵树都是十八梯的老居民赵华明在50年前亲手种下的。当天,66岁的老赵也特地回来,看望了他的这3个“孩子”。用手轻抚着粗壮的树干,望着头顶枝繁叶茂,老赵印象中的十八梯与现实重合在了一起,记忆的碎片慢慢展开。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作为这里的老居民,看到以前花草树木、青石板路都还在,心里的那种情怀一下子就被唤了出来。”老赵说,开街后他会常来十八梯逛逛,看看他的“树儿子”,回忆纯正的母城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