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的天气,入目皆绿的龙泉山成了人们亲近自然,体验森林生活的好去处。
“90后”佘翔是土生土长的龙泉驿人,昨日,记者在龙泉驿见到他,他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在朋友的邀请下一起去龙泉山骑行,从那以后就一直坚持下来了。现在几乎保持每周2-3次的龙泉山骑行。”
迎着徐徐的微风,两旁绿油油的树木缓缓后退,听着森林里的虫鸣鸟叫,到达高处时,还能眺望远方的城市全景。
佘翔告诉记者,这两年,龙泉山的生态越来越好,山上的民宿越来越多,来旅游打卡的人也越来越多。
佘翔和众多骑行爱好者骑游的龙泉山,近年来,随着植绿龙泉山的工作陆续开展,越来越多的小树苗在这片森林公园里安下了家。
这些小树苗种下后如何在山间扎下根来?从一株株小树苗到郁闭成林要经历哪些过程?这背后新造幼林地抚育管护人员的辛勤付出不得不提。
在龙泉驿区山泉镇古驿社区的一片林地里,管护工人李大哥头戴草帽,身背小型割草机,在一阵嗡嗡声中,他面前一人多高的杂草渐渐倒伏在地,小小的银杏树苗露出了“真容”,在微风中愉快地摇曳起来。
“龙泉驿区从2016年起至今,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驿段实施植树造林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5.6%。”龙泉驿区森林公园和桃产业管委会生态事业科科长蓝正勇告诉记者,仅今年,龙泉驿区就有5支队伍200余人活跃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驿段腹地,对2018年以来栽植的4.1万亩新造幼林地进行抚育管护。近段时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割灌除草,将雨季后疯长的杂草、藤蔓一一除掉,为小树苗生长提供一片广阔的空间。
“三分造林,七分管林”是植树造林的基本要求。植树造林是指从植树所需土地的准备开始到郁闭成林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林前准备、植树、新栽苗木成活养护和新造幼林地抚育管护4个阶段。而“植树”阶段,只是植树造林活动中一个很短的过程,植树造林的重点工作是苗木成活养护(半年至1年)和郁闭成林前的抚育管护(3年至5年)。
这5支200多人的队伍,春夏秋冬四季都会在林地里忙碌,适时补种树苗和除草,每年一至两次松土施肥,旱季浇水灌溉雨季挖沟排水,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及时修剪多余侧枝和抹除基部多余萌芽等。
一株株幼树在他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在他们日复一日的坚持下,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更加绿意盎然,带给人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廖玉蓉 本报记者 李柯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