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去看了《长津湖》,收获很多。
作为一名军迷和一名历史爱好者,最喜欢看战争片又最怕看战争片,其中的“怕”主要是害怕看到那些违和的装备、战术和历史,看着都替导演和编剧尴尬。
看完《长津湖》,全程没有“怕”,因为该片在细节上几乎抠到了极致,真正能让笔者把心全放在了电影里,这叫什么来着,“沉浸式”观影。
废话不多说,谈谈笔者总结的《长津湖》超赞的九大细节。
一、武器装备高度还原
战争片最显眼的东西当然是武器,最容易出错的还是武器,《长津湖》不仅没有出错,相反细节还比较到位。
以七连为例,该连出现的主要装备有驳壳枪、司登冲锋枪、三八大盖、布伦式轻机枪和六零炮,这些都是当时华野主力部队的标配,美械和日械都有,还没换装苏式装备。
其中小战士伍万里(易烊千玺饰)一开始发的步枪目测是三八大盖,到战场上自己缴获了卡宾枪(坦克兵的)。
美军手里的武器主要是大八粒加兰德,M3黄油枪和老干妈M2重机枪。
可能有观众会质疑,为什么营长谈子为(段奕宏饰)玩儿巴祖卡火箭筒那么溜,实际上他用的那个巴祖卡可能不是从美军手里缴获的,而是在解放战场的运输大队长那里拿的。
同理,为什么七连指导员梅生(朱亚文饰)居然会用美军的无后坐力炮,其实这玩意对华野来说也不陌生,解放战场上也有。
还有,余从戎(李晨饰)和伍千里(吴京饰)还能开坦克?一开始笔者也有点儿疑惑,但伍千里的台词说明了一切“鲁南战役你开过”。
鲁南战役中华野消灭了国军两个嫡系整编师和快速纵队,缴获了24辆坦克,华野有些老战士不仅会开坦克更是积累了很多步兵打坦克的经验,直接上图,坦克上跷二郎腿坐着的是陈老总。
总之,对于华野老兵来说美式装备一点儿都不陌生,他们可是打过整编七十四师、第五军和第十八军三大主力的人,大队长手里有的美械,华野也都有。
二、战术动作和称呼
片中伍千里和余从戎端着司登冲锋时的扫射动作很讲究,基本上就是在行进中用子弹泼水开路,一个弹匣打完正好到达一个藏身地,然后掏出新弹匣换上,这就是老兵的战斗素质。
七连有一个“狙击手”平河(韩东君饰),但在片中战友们不管他叫狙击手,而是叫神枪手,而他的武器就是一杆普通的步枪,没有帅酷的光学瞄准镜。
这才对嘛,那个时代本来就没有狙击手这个称呼,也没有那么多昂贵的专业狙击步枪。
三、哨子和军号
在《长津湖》中,七连联系的信号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军号,而是用吹哨子的方式,军号则在冲锋时嘹亮响起,这也是历史原貌再现。
美军老兵在对朝鲜战场的回忆就经常提起他们听到的哨子和军号,当然他们管军号叫喇叭,他们说志愿军在夜袭时总是吹着各种哨子来回跑,让美军士兵心烦意乱又摸不着头脑。更糟糕的是,每当那惊人的喇叭声传来,看似平静的土地上就会突然冒出一大片志愿军勇猛地冲过来。所以,战后有些美军士兵就对哨子和军号声特别敏感。
四、火车站扔衣服
片中有一段戏很感人,火车站的工作人员追着火车跑,一边跑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扔进车厢给七连战士。
这段戏细节很好,一方面在前面的剧情和台词中说明了东北军区并不是没有给九兵团准备冬装,事实上东北军区后勤部给九兵团下发了十几万套冬季御寒装备,但是由于军情紧急,一部分先头部队和快速机动的部队没有领到或者领全冬装。
另一方面也解释了为什么七连要赶紧上车离开,因为当时美军的飞机是敢越境轰炸的,影片开头也有美军轰炸安东(丹东)的画面。
《长津湖》的顾问是军旅作家王树增,这样的细节肯定是要他来把关的,因此会比较考究。
五、上交帽徽和领章
在火车站,七连指导员梅生将全体战士的帽徽和领章收集起来交给了有关人员保存,全体战士跨过鸭绿江后穿着的军装全是没有任何标识的光板制服。
这个细节很赞,因为当时咱们出兵的名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意思是前去朝鲜打仗的都是志愿者,不是官方派出的军队。这样就不会和美国彻底撕破脸导致战争扩大,战争扩大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利益,所以出国作战的部队一律要将身上能表明身份的东西取下留在国内。
当然,鹰酱也不是二哈,他们当然知道对面的军队是谁,但战争扩大也不符合他们的国情和利益,所以你说志愿者就是志愿者,老美也承认你是志愿者。
后来苏军飞行员协助志愿军空军打出米格走廊时就冒充我国的俄罗斯族飞行员,美军也很配合,他们甚至命令所有的飞行员:你敢说你在天上看见过俄国人,就把你送上军事法庭。
六、美军将领
在《长津湖》中出镜较多的美军将领有四个,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和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
这四个美军将领的刻画非常到位,基本上把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事风格都展现了出来,麦克阿瑟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沃克出镜很少也不用多介绍,重点说一下阿尔蒙德和史密斯。
阿尔蒙德在行事上完全就是麦克阿瑟的“走狗”,老麦说啥他信啥,老麦让他干啥他干啥,所以他跑到下属陆战一师的指挥部里颐指气使大放厥词。
史密斯师长是一位战斗经验非常丰富的宿将,要不是他顶着阿尔蒙德,不听他的乱指挥,陆战一师可能会遭受到更大伤亡,尤其是史密斯让部下“乌龟爬”磨磨蹭蹭前进,不仅让陆战一师免遭灭顶之灾,也客观上给九兵团的埋伏制造了很大麻烦,毕竟当时对九兵团来说天气要比美军更凶恶。
因此,《长津湖》重点刻画了史密斯的睿智和阿尔蒙德的操切,这是符合历史原貌的。
七、轰炸
《长津湖》在七连进入朝鲜境内后连续遭遇了两次美军飞机,一次是军列被炸,另一次是躺在地上装尸体还被美军战斗机扫射,这两段戏看着让人感到很憋屈。
没办法,这就是当时的战场现实状况,九兵团的埋伏部队之所以粮食弹药都缺,就是因为后勤送不上来,美军的飞机轰炸太厉害,极端的时候哪怕发现一辆牛车,也会有四五架飞机围着炸。堂堂志愿军总部也是屡次被炸屡次遇险,更别说其他部队了。
为了抵消美军的空中优势,志愿军只能采用夜间运输和夜战,最后倒是打出了美军的一句哀叹:黑夜和月亮是中国人的。
八、美军的战斗素养
《长津湖》不仅拍出了华野老兵的战斗水平,也拍出了美军士兵的战斗素养。片中他们面对志愿军的埋伏和袭击应对措施也非常到位,不仅可以快速判断出志愿军的进攻方向和火力配置,还能马上通过重火力进行反击,其单兵的战术动作也很厉害。
要知道,美军的部队不论是陆战一师还是七师,那都是打过二战的,他们对重火力的运用几乎炉火纯青,单兵的战斗素养也不是国军五大主力能比的。当然,美军的最大问题是,一旦脱离了空军和重火力的支持,他们很容易就会陷入崩溃。
在刻画美军的战斗动作和战斗素养上,《长津湖》基本上做到了不吹不黑,不神话对手也不贬低敌人。
九、穿插连第677名战士
《长津湖》通过交代第七穿插连的两次战斗经过,深度体现了什么叫“打穿插”。
可能有些观众不太理解什么叫“穿插”,为什么七连的战士对自己打穿插那么自豪。
穿插战术古代就有,但将其玩儿到炉火纯青的非解放军莫属。说白了,穿插就是迂回包抄,大部队正面接敌的情况下,派出精干部队从侧面或缝隙中迂回到敌人后方,然后或者变成钉子钉在那里阻击敌人后撤,或者干脆从敌人身后往回打,打成歼灭战。
穿插迂回战术不限人数,最少的庞国兴战斗小组三四个人也能分出两个人打穿插,二次战役中38军和42军打两个军的双层大穿插,38军的113师整个师打三所里的小穿插,最后打出了万岁军的荣誉。
美军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李奇微上任后,他在五次战役中也学会了打穿插,派出如“牛曼尖兵”“德尔温装甲支队”之类的小部队凭借强大的火力插入志愿军的后方占领山头和交通枢纽,也给志愿军造成了极大麻烦。后来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沙漠里打出了一记“左勾拳”震惊世界,其实就是咱们玩儿烂的迂回穿插,美军也活成了当初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打穿插对于执行任务的部队来说困难极大,《长津湖》中余从戎说得很准确,那就是一旦穿插过去,前后左右都是敌人,而且数量可能是你的几倍甚至更多。这和空降兵并不一样,空降兵是跳过去的,而打穿插是打过去的。
因此,能执行打穿插任务的那都是部队主力中的主力,精英中的精英,在兄弟部队面前都是昂头挺胸走路带风的。
当然,打穿插也意味着部队会经常付出极大的伤亡,因此《长津湖》中的七连排到伍万里入伍时已经是第677号,这意味着这支部队已经伤亡过好几茬战士了。
七连给每一个入连的战士编号,不仅代表资历,也包含了牺牲,更是一种延续,不管编号编到多少号,这支部队的军魂永远都在。
借用志愿军对手麦克阿瑟的半句名言:
老兵永远不死,他在不断传承。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走进影院去看看《长津湖》,感受一下“沉浸式”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