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雄机场往东,沿着弯曲的通村公路行驶6公里,便到了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响水乡青山村。
青山村文化广场
青山村,彝族村寨,曾是国家一类贫困村。4年前,交通不便,粮物进出,主要靠人背马驮,泥泞的山路制约着村子的发展。2018年,青山村兴修了一条大道——竹青路,路连接了东清高速出口,从此,青山不再沉睡。
青山村文化广场
乌蒙山区,一到深秋,绵绵细雨像细细的针线,缝补岁月的流逝,大地上的草木在这温柔的、冰凉的抚慰、亲吻下,向我们展示最后的绿意。我们下车时,青山村已无雨,它的绿显得干净,天气阴而不暗,给深秋增添了几分内敛。在黛青的秋光中,我们来到了以彝族元素为基调建设的文化广场,在这里,遇到青山村党支部副书记邓生明,他60多岁了,身材瘦小,神情精练,他向我们介绍了青山村的玫瑰。
马昌艳的玫瑰地
从2018年起,青山村开始大规模种植玫瑰,目前种植1826亩,种植户358户。每年4月至8月,玫瑰花开,一片紫红,来游玩的人很多,你从青山村路过,回到家里,衣服也是香的。他说,可惜,你们来晚了,现在什么也看不到。
玫瑰!我的脑海里一片红。我想,他所说的玫瑰,也许就在温庭筠“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的全景中,也在李昉“熠熠灯千炷,荧荧火一堆”的特写里。
青山不老,缘自玫瑰。玫瑰的种植,不仅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还为青山村打造彝寨风情特色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马昌艳在剪枝
邓生民说,玫瑰种植能手,当数马昌艳,不是因为种得多,而是种得精,我带你们到马昌艳家看看。我们想,能把玫瑰种得精的人,估计是一位美丽贤惠、勤劳能干的农家妇女。
云层很低,像水墨一样,仿佛就挂在青山村的树梢上、房檐上。我们在干净的水泥便道上走着,偶尔遇见一两朵还没开败的玫瑰花,它们从丛林中挤出身子,还是那么艳,带着点傲气,向深秋宣示顽强的生命力。几声鸟鸣,让青山村显得更加幽静。
马昌艳在剪枝
走进一座掩映林间的青瓦白墙小院,院坝整洁,物件摆放有序,新时代的乡村小景,让人心生归隐之情。邓生民说,这就是马昌艳家。听见我们的说话声,一老头儿从屋里走出,只见他头发花白却精神抖擞,他健步如飞、面露喜色走向我们。我们说:老人家,来打扰您了,今年高龄多少了?
他说,欢迎欢迎,今年70岁了。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也许是青山村的自然之气,赋予了他如此健康的体魄。
老人的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有三个孙孙,一个大学毕业,两个正读大学。这宽敞的小院,是留来自己居住的,在村里不远的地方,他还有8间民宿,夏天,大部时间都住满了游客。
马昌艳家的院子
老人健谈,但是,我们是来找马昌艳的。邓生民说,他就是马昌艳。
马昌艳说,其实我原来叫马昌应,以前登记户口时,朋友和我开玩笑,朋友说给我重新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他说马昌艳比马昌应好听,马昌艳,像花一样开得昌盛、鲜艳。马昌艳,这一叫,就叫了几十年。想不到,这几年自己还真与花扯上了关系。
马昌艳说着,就乐呵呵地笑了起来。
马昌艳种植的玫瑰,只有10亩,这是他所有的地了。以前,这10亩地种包谷,才能产3000公斤,产值最多9000元,现在种玫瑰,每年收入4万元左右。玫瑰花开,宾朋如约而至,他的8间民宿,还能带来几万元的收入。
这就是生活,会打理,就越过越好。马昌艳说,就像种玫瑰一样,会打理,就越开越艳。
青山村文化广场
玫瑰喜光,1.5米左右一株,要种在光照充足的地里,刚出芽时施氮肥,开完花后施磷肥,秋天施有机肥。雨季少浇水、注意排水,干旱时须下午5点后浇水,每年深秋至冬天,就要修剪枝叶了。
马昌艳的10亩玫瑰,从不打除草剂等农药,他要的是品质,大家知道他的禀性,因此,每年到他的玫瑰地里采花的游客络绎不绝,最多的一天,达100多人。
他的玫瑰花,除供游客采摘外,更多的是自己采来买给村里的合作社。不够卖、不够卖,马昌艳幸福地摇着头,骄傲地说:玫瑰真是个好东西!
青山村人,还利用玫瑰花研究出了许多新鲜的玩意儿,玫瑰花酒、玫瑰泡茶、玫瑰点豆腐、玫瑰煎鸡蛋、玫瑰蒸腊肉、玫瑰糖、玫瑰粽子……好吧!其实我们可以来一桌丰盛的玫瑰大餐。
玫瑰酒
玫瑰,观之大美,食之大魅。
《说文解字》说:“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在中国古代,玫瑰喻指侠客,现在,大家一致认为玫瑰代表爱情,但走进青山村,我才真切感受到,玫瑰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马昌艳一定要带我们到他的玫瑰地里看看,地就在小院旁,一大片玫瑰树,长势良好。玫瑰树上,还没落下的叶,努力支撑着秋天最后的容颜,而覆盖在地上的那些,像一页页枯黄的信笺,待长风阅读后,就开始腐烂,化为肥泥。
这是深秋了,大地空旷,远山排列,物事即将蛰伏在一年的尾声中,山里飘起的炊烟,伸进了软绵绵的云层。
马昌艳拿起剪子,为我们示范剪枝,他身在茂密的玫瑰林中,乐此不疲,像一株执着的玫瑰花,开得正艳,向生活宣示他的勤劳、纯朴。伸开双臂,深秋的青山村仿佛就在我们怀中,我们拥抱着青山,时间拥抱着我们,而爱,拥抱着时间。
人间大好,青山永在,遇见一枝叫马昌艳的玫瑰,是这个深秋温暖的事。
文、图/徐源 高锋 赵高才
文字编辑/邱奕
视觉/实习生 沈松钦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