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本报记者钱烨
导航去浏阳小河乡,一般会把车开到田心村。田心村是小河乡下辖五个行政村之一,也是乡政府所在地。小溪河上的鱼鳞坝、叠水坝都在附近,包括一座吊桥,一座廊桥。当然占地100多平方千米的小河乡可不只有这些网红打卡点,事实上,走在小河乡,任何一处宽阔的农田与山林都可以消磨一个下午。
山谷空调效应,冬暖夏凉
秋天从车窗外看小溪河,水质清冽。两岸的农田已经收割,有村民站在桂花树下敲打树枝,地上铺着白布,收集落下来的桂花。
下车之后明显感觉小河乡的气温要比城里热。环顾四周,群山环抱,一棵棵笔直的杉树组成山脊处的林线,往下可以看到一些树叶在变黄,可能是栎树或者青冈树。
从谷歌地图查看小河乡的地形地貌,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站在一片开阔的山谷之中。小溪河从东面入境,流经整个山谷之后,从西面流入株树桥水库。在东西两端的山坳里,河道看起来很狭窄,进入山谷后就变得宽阔,河床也由S型而拉直,成为浅滩。水流就在河床上细细冲刷着石头,日积月累,形成了一处处较深的潭。
这种像山中“口袋”一样的山谷空地很容易出现“山谷空调效应”。当风从山谷的一端进入,被狭窄的空间压缩,就会释放热量,从而变得凉爽。就像站在隧道口一样,可以明显感受到凉爽的“过堂风”,整个山谷的气温也可维持在冬暖夏凉的氛围中。
此外,这种空调效应还会增加降雨量,让谷地上的平原地区雨量充沛,为农作物增加收成。可以说,小河乡的地理格局是十分宜居的,而且是块风水宝地。
客家人迁徙来的“山居图”
居住在小河乡的村民多是客家人。客家人有着悠久的迁徙历史,他们从中原地区不断地向南迁徙,途经湘赣边界的罗霄山,部分人就定居下来形成现在沿山而居的现状。
与定居在闽南的客家人不同,这里没有标志性的围龙屋,但是却保留着地道的客家话。不过,很多从长沙过来的人会一视同仁为浏阳人,特别是浏阳蒸菜,已经成为大围山山村美食的代名词。
来小河自然要到“网红坝”上走一走。尽可以把车开到坝址旁的停车场。早上,上游的小水电站没有工作,水流较缓,可以清晰地看到鱼鳞坝上的涓涓溪流。大约从9点开始,水流变得丰沛,随着水流一同涌下来的还有小鱼仔,这些野生的小鱼仔可是岸上垂钓者眼中的美食,它们可以在一道复杂的加工手艺之下炮制成火焙鱼。浏阳火焙鱼名声在外,但是食材却是取自山溪里最普通的小鱼仔。这些小鱼仔无法人工饲养,所以火焙鱼的价格一直不菲,主要是食材的获取与后期纯手工的加工方法都费时费力。
鱼鳞坝在上游,中间走过木质廊桥、吊桥,下游处还有一座叠水坝。这座大坝不像鱼鳞坝那么宽,但也有自己的特色。由于取消了鱼鳞状的坝体,改用梯级式的,水流形成一块块豆腐状的叠水区。可以赤脚走在坝体上面,刚好没过膝盖,夏天在此渡水十分惬意。
叠水坝外围有大片的蔬菜种植基地。右侧是一片宽阔的农田。农田的尽头就是巍峨的大山,这里视野开阔,遇到蓝天白云很容易拍出大片。
总有美食来撩你
来小河乡当然要尝尝本地的农产品。小河乡的农家菜馆在公路两旁很容易找到,这里的蔬菜出自传统的自然农耕,因为临近一级水源地,全程无污染,没有化肥农药。
浏阳以蒸菜闻名,而小河地道的食材更增加了蒸菜的口感。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小河乡村民在晒制各种蔬菜。春天有笋干,夏天有莴笋干、苦瓜皮、黄瓜皮,秋天有南瓜皮,冬季更有舌尖上的盛宴——酸枣粑粑。酸枣粑粑的食材产自山地上的南酸枣树,南酸枣每年立冬前后成熟,果实会自己掉在地上。村民捡回家后,用水洗净,去掉皮、核,留下果肉,可以与甘草粉、紫苏粉混合做成果脯粒。
依照浏阳人天生嗜辣的习惯,酸枣里面还会添加辣椒,咬下去酸甜可口,而后是一股冲人的辣味,非常过瘾。
浏阳小吃众多,如浏阳豆豉、茴饼、豆腐等,得益于山区优渥的自然环境。产自当地、当季的食材,让这些小吃能够从乡村传播出去,俘获一批吃货的拥趸。
而在小河乡,除了上述的食材外,本地重点推出“三黑”农产品:黑山羊、黑鸭、黑兔。
黑山羊在农田中时常看到,个头不高,全身黑色,非常可爱。在田心村木质廊桥附近散步,每天日落时分可以见到赶羊人带着一群黑山羊从大桥上走过,小羊排成长队,大的在前,小的跟在后面,队伍可以拉开几百米长。
生长于小河乡的黑山羊,食野草而生,自然放养状态,肉质自然上等。
黑鸭就是番鸭,也叫洋鸭,是一种旱鸭子。羽毛是靛蓝色的,远看好像黑色,前额与脸部都有裸露的红色皮肤。洋鸭走起路来十分乖巧,左右摇摆,身体比一般麻鸭要结实,肉质紧密,加上小河乡独有的山谷平原地理环境,这里的洋鸭肉质更加鲜美。
除此之外,水源地的稻米值得推荐。尤其是本地栽培的玉针香稻米,面积少,质量高。稻粒长度达到惊人的9.1毫米,本身散发自然的香味,蛋白质含量高,口感绵软弹牙,是小河乡农产品中的翘楚。
撰文/本报记者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