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故居内的容庚雕像
时下的旨亭街因“容庚故居”更为人们所熟知
旨亭街南起振华路,北至葵衣街,全长525米
策划/统筹 唐波 余晓玲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晓玲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趟栊门、青砖墙、麻石路……位于东莞莞城北部的旨亭街,南起振华路,北至葵衣街,长525米。相传明代此地有一驿站及一亭,圣旨来莞,县令在此接旨,因而得名。时下的旨亭街因“旨亭街排骨饭”和“容庚故居”,更为人们所熟知。鲜为人知的是这条麻石小街上曾先后走出了众多大家,其学术成就遍及古文字学、哲学、金石考古、美术、教育等领域。
正在莞城图书馆展出的“旨亭街: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展览首次尝试挖掘、整理出在旨亭街生活、学习过的学人群体。通过展览,记者了解到,从旨亭街走出去的,不仅有“容门三杰”(古文字学大家容庚、明代思想史研究泰斗容肇祖、著名金石目录学家容媛),还有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邓白、地理学家吴壮达等知名学人。他们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学于斯,或奉献于斯,对文化、艺术、学术、医术等的不懈追求,共同谱就了旨亭街独一无二的人文气息与文化底蕴。
赫赫有名的书香世家容氏
从莞城老街振华路拐进旨亭街,往里走上百来米就是走出几位大学者的“容庚故居”。故居位于旨亭街8巷2、4、6号,连在一起共三进,这座三开间的普通民居建筑占地200余平方米,是一座传统岭南风格“三间两廊”样式的清代住宅。故居是容庚及弟容肇祖、妹容媛的出生之处,走进里面,除了有展板介绍容庚生平、著作,师承与学术交游等内容,还保存有很多具有岭南特色的家具用品,各种摆设很好地还原了容庚兄妹当年的生活印迹。
11月2日上午,记者探访容庚故居纪念馆,管理员何叔告诉记者,自今年8月“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活动举办以来,前来故居参观的观众和游客增加了不少,容庚先生的后人们也纷纷从各地赶了回来。
用“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来形容容庚先生是再恰当不过了:其祖父容鹤龄是清同治二年(1863年)的进士,后来任东莞石龙龙溪书院和顺德凤山书院院长十几年,培养了大批人才。父亲容作恭是光绪二十三年拔贡,博闻强记,藏书万卷;族叔容祖椿师从晚清岭南画派鼻祖之一——居廉,善画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容庚在少年时期曾跟他学过画。
而容庚母亲这边的邓家,也一样是书香门第,容邓两家是名副其实的“门当户对”。外祖父邓蓉镜与容庚祖父是好朋友,一样同为进士出身。特别是容庚的四舅邓尔雅,是近代岭南著名的书法篆刻大师,更是容庚学术和艺术上的启蒙导师。容庚学金石,二弟容肇新学刻印,三弟容肇祖学古文,兄弟三人都受舅父邓尔雅教育很多,这也给容庚兄弟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容庚后来在他的成名作《金文编》的自序里面也提到了邓尔雅对他的启蒙教育。
小街人才辈出人文气息浓厚
旨亭街上除有赫赫有名的书香世家容氏,还有中医传家的邓氏、诗画俱佳的梁氏、传道授业的骆氏等,他们数代聚居于此,人才辈出。
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炳球表示,旨亭街处于莞城西隅和北隅之间。清中期以来,两隅地区一直是东莞的商贸重地。这里也是重教崇文之区,书院社学多。
旨亭街的西北隅社学(原来墩头街及周屋街的一部分)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康有为弟子梁启超、韩铭基曾到墩头街的周氏祠堂讲冬学,莞籍学子陈高弟、陈官桃、张伯桢等曾于此受业。清末,新式学堂兴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私立两隅初等小学堂和两隅高等小学堂在西北隅社学成立,容作求(容庚伯父)任首任校长,学生有容肇庚(容庚)、容肇新、容肇祖等。旨亭街的私塾也多,著名的有骆氏家族在私邸设立的“紫衢私塾”。邓白、卢景光、张寿祺等知名学者曾受教于此。
邓白也是从旨亭街走出的著名学人之一,1906年生于东莞莞城。邓氏以中医传家,但邓白自幼喜好绘画,七岁便跟随画家梁景新学画。梁景新之父为岭南画派鼻祖居廉的入室弟子,家藏许多“二居”(居廉、居巢)画稿,幼年的邓白得以临摹“二居”的作品,为日后成为出类拔萃的花鸟画家与书法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邓白一生从事美术教育事业,是我国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陶瓷专家和工笔花鸟画家。他在陶瓷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国陶瓷史的空白。他对东莞艺术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晚年回莞定居后,提携了不少优秀的莞籍艺术家。晚年的邓白将自己92件(套)书画作品捐赠给东莞市博物馆,为家乡文化建设倾心尽力。
但因为种种原因,邓白位于旨亭街的故居并没有得以保存下来。容庚故居纪念馆管理员何叔就告诉记者,邓白先生的学生曾几次来到旨亭街寻访先生的故居。
展览旨在留住本土文化记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除了修缮和保护容庚故居,东莞莞城还十分重视相关历史著作的整理和收集工作,目前已经出版了包括《容庚学术著作全集》《容肇祖全集》《容媛金石学文集》在内的东莞大型地方文献汇总《东莞历代著作丛书》五辑。
其中,《容媛金石学文集》于10月20日首发,其整理工作始于2012年,前后历时九年。该书是对容媛一生学术活动的整理,首次系统收录其在金石、考古、书评、民俗、学术消息等方面的著作文章,分为金石学卷、考古学卷、学术消息三个卷次,字数逾180万字,编成4册。
藉《容媛金石学文集》首发之际,莞城图书馆特别策划本土人文展览——“旨亭街: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展,以图文加文献的形式,首次尝试挖掘、整理出近现代在旨亭街上生活学习过的学人群体,系统梳理他们的学术成就,剖析其背后的亲缘家学、师承教育,及对家乡文化的贡献,旨在留住本土文化记忆,涵养东莞的城市人文精神。
留住历史文脉不仅是传承文化、延续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作为东莞城市原点,莞城将继续深入挖掘、整理、串联历史文化资源,做好东莞文化传承与活化利用,打造留得住乡愁的历史文化街区,充分展示东莞本土文化特色,延续城市文脉。
编辑:Gia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