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县崀山石田:产业大融合,增收路子广
【时间:2021-11-04 09:50】【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大 小】
通讯员 欧光厚
11月2号早上7时,在读大四的儿子提出要去看看崀山,说要进行社会调研。我欣然答应陪同。但是调研主题是什么呢?“就看一看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里的文化吧。”儿子一边说,一边在准备着调研的资料。
9时左右,我们来到了崀山石田。儿子拿出事先准备的调查方案,一共列了4个问题,看似“文化”,实际是要了解石田村的农文旅产业融合。
“农业+民宿文化”
石田发展民宿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早在20年前乡村民宿就开始萌芽。但当时到石田的马路很窄,凹凸不平,很少有客人来骆驼峰、辣椒峰、蜡烛峰旅游,一般都选择在石田学校前面的小山坡上“隔山打鸟”,远远地欣赏欣赏就罢了。所以,当时石田的民宿规模小,仅有3家。现在可不一样了,去年有人做过一次类似调查,从事民宿的有50余家。谈话间我们来到了石田村5组村民刘小龙家的民宿前,停车场上三四个人正在卸床垫。他们家的民宿是村里最早的3家之一,原来只有12个床位,今年国庆因客人多,不够用,这不又新买了6个。“购买床垫确实是一件很劳神的事情,大众化的品牌种类多,选择床垫软硬适中的最理想。”刘小龙是石田村民宿和农家乐协会的会长,对村里民宿产业的发展状况一清二楚。截至今年9月,全村有62家民宿,拥有床位566个,其中10个以上床位的40家。民宿产业一共吸纳农民就业112人,全村民宿收入突破800万元。
“农业+餐饮文化”
“有人进村就有餐饮接待。石田的餐饮接待正逐步走向规范,近三年零投诉,这是石田的荣誉,同时也为村民带来了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我与儿子在石田村文化广场碰巧遇上了崀山镇的伍镇长,他非常乐意陪我们走阵子。也许十多年了没来过石田,
沥青路面平展如鏡伸向每个院落,路两旁一座座小洋楼规划有序,外观装修一个色调、一种风格,房前种花种草,屋后竹篱围园。在伍镇长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石田村四组家,只见4间餐厅早已客满,我看了一下手机,原来时间已到饭点,何烈美正忙得不可开交。“石田村餐饮行业截至9月底一共84家,其中有31家餐饮和民宿兼营,从业人员271人。餐饮店打造基本上是一个模式,经营规矩是镇政府统一制定的,顾客至上、微笑服务、卫生安全、价廉物美、严禁宰客。”伍镇长翻看了一下自己的手机,原来里面收藏有崀山镇2020年各村的统计年报,石田村2020年的餐饮服务业经营收入为2016.57万元,按84家餐饮服务业测算平均年收入24万元。
“农业+采摘文化”
石田村的采摘文化也是老产业了,早在十年前就有杨梅采摘,后来还发展了几家水果采摘,如脐橙采摘、草莓采摘。为了让儿子能品尝到时鲜水果,我们来到了7组刘念香的百果园。这里的栽种具有多样性,几乎全年均有水果采摘,水果品种多达42种,光脐橙品种就有钮荷尔、伦晚、红心柚、茂谷柑等品种。在他家的水果大棚内,我们看到了莲雾、芭乐、黄皮、水柠檬、翠冠梨、桑葚、大青枣、香石榴、树葡萄、火龙果等10多个台湾热带水果。刘念香现场算了一笔经济账,30亩果园目前基本供需平衡,按每天20个客人进园消费,人均50元,60万元收入非常靠实。
“农业+农产品加工文化”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消费者。近年来,石田村为了抓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旅游、文化、科普、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串珠成线、集群成链。在9组村民何烈祥的高山生态淀粉加工厂,我们现场观摩了他家去年新引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设备从原料的清洗、粉碎、淀粉的提取、细滤、除沙、浓缩、精制、脱水、干燥等整个流程自动化运行,适用于红薯、马铃薯、山芋、莲藕等为原料的淀粉加工,日生产薯粉能力达2.5吨。从厂房出来后,何烈祥谈到了他家这套设备因为日加工能力较大,致使原材料组织出现困难,却节省了劳力。预计今年冬季原材料的困难会解决。镇政府年初就动员全镇因地制宜扩大红薯、马铃薯、山芋等的种植面积。如果设备满负荷运转,一年200天加工,400万元收益绝对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