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霞浦
洪山
【宋】韩伯脩
壁立东南第一峰,问名知道葛仙翁。
丹砂灶逼云头近,玉井泉流海眼通。
六字籀文天篆刻,数间洞屋石帡幪。
我来整屐层巅上,无数群山立下风。
这是历代吟味“洪山”最著名的一首诗。诗意是葛洪山像墙壁一样耸立着,是县城东南方的第一高峰。问到这山名,你就会知道是因为葛洪仙翁在这里待过。山上有通近云头的炼丹炉灶、流通海眼的玉井清泉、天人篆刻的六字籀文、巨石覆盖的数间洞室。我来修理一下登山的木头鞋,登上高耸的山峰,看见无数的群山都比葛洪山低矮,都处于下位了。全诗抓住葛洪山最鲜明的三大特色:陡(壁立、层巅),高(第一峰、云头近、立下风),奇(丹砂灶、海眼通、籀文、石帡幪),描绘出一幅令人神往的道家名山的美景。
韩伯脩,字子长,南宋福州长溪县(今福建省霞浦县)人,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官至刺史。
葛洪山位于霞浦县南部、东冲半岛北墙,东入福宁湾,西靠东吾洋,距县城18千米,是闽东地区唯一有历史记载的道教名山。山势为东西走向,中部主峰海拔605米。山下碧海溢彩,滩涂铺金,绿野流丹,是一颗镶嵌在东海之滨的璀璨明珠。山的南北两侧悬崖峭壁,重峦叠嶂,巍峨秀拔,气势雄伟,负势竞上,以葛洪天险、蓬莱仙境著称于世。
葛洪山古称高平山,因其高且第三峰的山岩上有一个“平”字形而得名。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道教丹鼎派最重要的倡导人葛洪,闻知高平山盛产炼丹丹砂和中草药,不远万里携子侄来到高平山上边修道炼丹,边为民治病,留下了许多的传说,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葛洪仙官,把高平山改名为“葛洪山”。葛洪山缘此得名。在山麓南面悬崖上至今还留有鲜为人知的葛洪洞,是葛洪炼丹处,明万历(1573年-1620年)《福宁州志》和《福宁府志》《霞浦县志》记载:晋葛洪炼丹处。山有石洞,洞中有石屏、石几、棋局,上有篆文六字,人莫能识,宋进士韩伯脩有“六字籀文天篆刻,数间洞屋石帡幪”之句。又岩上有“百性”二字,洞口石窍、石罩、石泓、泉眼通海,深不可测。
当地山农曾探险于此,见有一个三鼎香炉,山农认为神道所现视为圣宝,常遥捱赐福,使葛洪山一直笼罩在神秘的道教仙气之中。中国道教协会也来此探查葛仙洞,现被列为中国道教名山。葛洪山除了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外,这里自然景观雄奇秀丽,奇石嶙峋,奇峰突兀,碧潭清涧。入冬时令,山中依然温暖如春,漫山遍野绽放红杜鹃,游人到此,如入阆芭仙苑,目不暇接。
山坡上一片片晚熟荔枝,一丛丛获得省部优金奖的葛洪富锌茶、葛洪开目绿、涵江大毫,一株株山间野果绿树如阴。虬枝上挂满葛洪黑仙丹,斜阳夕照亮光闪闪,恰似黑色玛瑙且味道香甜可口,还有罕见的大红、金黄、淡黄五颜六色的山珍珠。黄昏,夕阳与红果交相辉映,堪称“何来一抹红如许,半是丹果半夕阳”的意境。
葛洪山集道教圣地和自然景观的雄、奇、秀、险于一体,启迪文人墨客诗兴,留下了许许多多赞美的题咏。宋刺史、诗人韩伯脩被葛洪山深厚的道教文化和炼丹术以及自然景观所打动,写下了“壁立东南第一峰,问名知道葛仙翁;丹砂灶逼云头近,玉井泉流海眼通”。清代诗人郑云不畏山高路陡,勇攀迎仙合,诗兴大发,留下了“洪山高耸插云中,万顷次法浴日红;传是葛仙修炼处,石坪丹灶晓烟通”的优美诗篇。
摄影:陈霖
涵江位于葛洪山下,地处霞浦县沙江镇境内。这里山海风光秀丽,自然条件优越,清明采茶时葛洪山茶园秀色优美,4-5月份海带丰收晾晒海带,7-8月晚熟荔枝成熟。特别是1月份晚间海带分苗和收割海带时节,夜幕降临,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千艘渔船,万火灯明,汇聚成金光灿烂的光海。幽静的水面上,船影、人影和灯影绰约,留下一个又一个绮丽的剪影,如诗如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
素材来源:《跟着古诗游霞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