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家园》在上海演出现场。 海口市艺术团供图
深秋上海透着丝丝寒意,但在位于上海市复兴中路597号的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剧场,浓浓的黎族风情一次次点燃了上海观众的热情。
11月4日至5日晚,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和上海对外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邀请,由海口市艺术团创作演出、文昌中学舞蹈团参演的原创舞蹈诗《黎族家园》,作为“演艺大世界,艺聚大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剧目在该剧场连演两场,用黎族文化、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上海滩刮起“最炫黎族风”。
观众点赞
椰风黎韵绽放浦江
11月4日晚,演出开始前1小时,观众陆续进场,其中不少人是慕名而来。
《黎族家园》曾于10月19日亮相上海上音歌剧院,彼时沪琼两地党政主要领导、上海文艺界人士及多所高校师生观看了演出,并引发《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使该剧目在上海知名度大大提升。如今《黎族家园》重返上海展演,同时推出全场80元的“优惠票”,吸引了更多沪上观众到场体验。
随着演出大幕拉开,舞台上,蕉叶下的黎族少女手捧陶罐翩跹起舞;雨林里的黎族男子手持弓箭勇敢狩猎……90分钟的演出将远古传说、特色歌舞与乐器表演、非遗技艺相继呈现,原汁原味的黎族风情让全场观众目不转睛,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观众眼中,演员们将簸稻谷、舂米、织黎锦等一幅幅黎族人民的生活场景生动呈现,极具舞台感染力。“太震撼了,这是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上海市民梁艳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黎族家园》从编剧编导到音乐呈现、演员表演、灯光舞美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准,展现了一幅黎族同胞为建造美好家园而辛勤劳作的幸福图景。
整场演出在歌舞《请你常到海南来》中落幕,所有观众纷纷起立,不约而同地和着欢快的音乐鼓掌、律动。台下的观众久久不愿离去,台上的演员一遍遍谢幕,欢呼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就连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感慨,“很久没有看到如此热烈的场面了。”
“观众的热情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也超出了上海主办方的预期。”剧目总编导、海口市艺术团艺术总监蒙麓光兴奋地说,“黎族文化能够得到大家认可,是对创作团队和演职员们最好的鼓励。”
精心打磨
传承弘扬黎族文化
“音乐回到上一个八拍,把这个衔接再合一遍,迁景准备!”“好,这里要给光了,再提亮!”……11月5日下午,当海南日报记者来到剧场探班时,《黎族家园》剧组正赶在第二场演出前合成排练,蒙麓光反复调整着舞台细节。
打造一台高质量的文艺精品,离不开主创人员以及演职员们的辛勤躬耕。在蒙麓光看来,虽然作品已经很成熟,“但艺无止境,舞台不是简单地复制,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提升,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极致。因此我们把每一次演出都当成初演对待。”
早在2001年,由蒙麓光担任编剧和总编导的另一部黎族歌舞诗《达达瑟》就曾到上海巡演,给当时的上海文艺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20年前的《达达瑟》相比,《黎族家园》主创团队更加成熟,在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来表现作品。” 蒙麓光表示,无论技术手段多么先进,主创团队弘扬与发展民族文化的初心都不会改变。
近年来,《黎族家园》斩获多个重量级荣誉。如2016年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首次亮相,便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举摘得“剧目金奖”。此后该作品接连荣获国家文旅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十部重点扶持剧目”等多项殊荣。不久前,蒙麓光团队的黎族舞蹈诗新作《锦绣家园》又斩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高奖——圆梦奖“最佳剧目奖”。
荣誉背后,都离不开黎族文化的深厚滋养。蒙麓光说:“每当我们创作完一部作品,都有把黎族文化表现得差不多的‘错觉’。但再次深入挖掘就会发现,黎族文化所蕴含的魅力与智慧是无穷的。”
对于剧中“帕曼”和“拜扣”的饰演者、青年舞者李世平和陈晓莉来说,能通过《黎族家园》这部作品展现海南文化,都觉得特别自豪。“跟随团队多次深入民族地区采风与随后的创排,让我们从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到现在对乐器、非遗技艺如数家珍。我们希望能够成为海南文化、黎族文化的传播使者。”
值得一提的是,有感于上个月到访演出时上海观众热烈的反响,剧组为本次演出特地增加了展示黎族文化元素的环节:中场休息时,剧组为现场观众送上了黎族文创特产作为伴手礼,年过八旬的黎族阿婆吉色开还与黎族青年乐手在台上展示了非遗技艺……
“这次演出让我感受到了黎族文化的魅力,也点燃了我对黎族风情的向往,也拉近了上海与海南之间的距离。”上海市民史琪说,希望未来有更多优秀的海南文化作品走进上海。
上海之行,也让蒙麓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如何以精品剧目更好推动海南文化“走出去”?如何讲好海南故事,展现海南自贸港的文化自信?“通过多年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证明我们只有潜心根植于海南这片沃土,受其滋养,不断挖掘、传承、发展、弘扬本土文化,才能不断为增强海南‘软实力’作出新的贡献。”蒙麓光说。
据悉,《黎族家园》由海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指导,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出品,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支持。(记者 欧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