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镇巴发布)
(县融媒体中心 郝小芬)秋浓、果熟、粮丰。丰收的田野满载五谷丰登的欢歌,漫山的秋色擎着无限丰收盛景喜迎八方宾朋。位于秦岭腹地的镇巴县巴山镇,襄渝线巴山站区内一派高朋满座、路地同庆的热闹景象,每年这里都会举行一场特殊的“运动会”。
今年是巴山镇路地群众运动会走过的第40个年头。40年来,这个由铁路部门牵头,政府机关、学校和村民共同参与的民间体育盛会正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声名逐渐从小镇传扬到全国,因此又被人亲切称为“巴山小奥运”。
巴山镇山大沟深、地处偏远,距离县城车程近3个小时。就是这样一个地处深山的小村镇,又是如何和“奥运精神”结缘的呢?
半边篮球架开始的体育梦
1978年,襄渝铁路开通,巴山站只是这段铁路海拔最高之处的一个四等小站,条件艰苦。面对繁重的劳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年轻工人们无所适从,于是有人提议举办一场运动会,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丰富职工生活。
但对于当时巴山站“地无三尺平”的现状,举办一场运动会却并不是易事。整个站区只有高架桥路下、两根桥墩之间有一块平地,平地上只剩下铁道兵修建铁路时留下的半边篮球架,想要举办运动会谈何容易……
参与了最初运动会场地建设的巴山养路人范远海说:“当时大家热情很高,自己挖土平整土地,为了做篮球架,我们从河道里挖出铁道兵修铁路时留下的水管,借来电焊机自己焊接。做好篮筐,职工们又劈开枕木,为篮球架安上了篮板”,就这样运动会场地初具雏形。
1981年11月8日,在巴山工务指导区党、团支部的组织下,第一届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正式拉开序幕,谁能想到这一办就是40年……
“巴山小奥运”扬名全国大舞台
40年间,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比赛项目逐渐从当初的拔河、钓鱼等5个单项项目陆续发展成为今天的集篮球、气排球、步调一致等6个集体项目和乒乓球、羽毛球等9个个人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参加运动会的不仅有铁路职工,还有周边企业、村镇社区的群众和中小学校的学生,参赛人数也已由当初不足100人扩充到今天的2000多人。
现如今,在几代铁路人的共同努力下,站区内运动条件日趋改善,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设施一应俱全。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也从最初简单的娱乐活动,一步步发展成为巴山地区独有的文化符号,成为全国铁路系统和当地群众体育运动的典范,“巴山小奥运”逐渐走向全国大舞台。
40年的变迁沧海桑田,但对于扎根巴山的巴山铁路人来说,拼搏进取、奋勇争先的运动精神历经几代却始终如一。大巴山里的运动会,锻炼的是体魄,培养的是精神,承载的是责任、担当和追求,巴山铁路人将这种“奥运精神”融入安全生产,将“担心线”养护成了“放心线”,创造了管辖的襄渝铁路43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记录。
以点带面,巴山精神带动当地全面发展
现在,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会逐渐从铁路站区向扶贫省市片区深化;从举办单一的体育赛事,向书画、曲艺综合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深化;从以往注重职工喜闻乐见表现形式,向发挥群众文艺“轻骑兵”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格局深化;从而推动路地和谐发展,坚持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
在今年第40届运动会上,当地政府专门为山区百姓开辟土特产交易集市,让农户家中的腊肉、土蜂蜜、茶叶、香菇、山货等“珍馐”特产通过火车运送,走出“家门”销往全国,推动特色农产品销售,激发脱贫户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促进当地农户增收。
未来,巴山铁路人将继续用体育聚人心、提士气、强精神,坚持扎根山村,立足岗位、拼搏奉献,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巴山精神”。以巴山路地群众运动为纽带,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火种洒向大山深处,洒向每个群众心坎中。
监 制:龚兴富
总 编:熊顺勤
审 核:邓雅菲
编 辑:李 玮
邮 箱:aizhenba@126.com
镇巴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