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爱好旅游的朋友会发现,到了南方的一些古城古村里,会发现很多宗祠,往往是村子里某几个主要姓氏家族修建的,现在还香火鼎盛。但是到了北方的一些古城,宗祠的概念并不强,最多是一些王公贵族的故居有宗祠。
在中国古代文化当中,祖宗的概念非常重要,而北方的开发历史远远早于南方,从魏晋南北朝开始,许多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来到南方,这才加速了南方地区开发的进程。
那为什么南方的宗祠要比北方更多呢?
实际上,这其中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历史知识。
首先,北方古建筑损毁得更多。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历史越久的古建筑,损毁的程度越高。比如西安城墙。这个从秦朝就开始定都的城市,现在的城墙还是明朝时期留下的。在现存至今的古建筑中,都以明清时期为主。在北方宗祠当中,有绝大部分都因为战乱等其他原因被毁于一旦了。留存到今天的自然非常少。
在历史上,中原地区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熟悉的很多大战都发生在北方。而在南方战乱发生的较少。南方地区相对偏僻,开发的程度也较晚。所以在南方的古建筑留存情况会更好一些。
其次,人口大规模南迁,将宗祠文化也带入了南方。
从南北朝开始,经济中心就开始南移,一直到宋朝时期发展到高峰。北方的家族往往几户聚居在一起,形成小的村落,并逐渐发展到今天,所以我们在南方的村落中经常会遇到只有一个姓氏或者几个姓氏的情况,在家族成员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宗祠自然也更容易建设。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后,也有足够的实力来修缮宗祠。
还有就是宗祠的特殊性。
按照传统文化,一旦有了一个宗祠,就不能再修建第二个。南方的宗祠建立起来后,在北方就不会再设立第二个了。所以我们会看到许多北方人到南方去祭祖,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