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地理概念上,“塞外”被认为一片广阔荒凉的世界。
古人的世界观里,边塞是指北方和游牧民族之间交界的地区,一般指的是蒙古高原和西北雁门关以外的地方。著名的“昭君出塞”故事,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大家都认为王昭君所要前往的地方是陌生而荒凉的。但是万事都有例外,我们听说过不少北方的“小江南”,都跟边塞有关。
比如著名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里就是黄河中上游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域,和我国的江南地区一样,都是鱼米之乡,因而这里也被称为“塞上江南”,这里刚好就位于边塞地带。而在遥远的新疆,也有一片不为人知的“塞外江南”,它就是新疆的伊犁河谷。
在遥远的新疆伊犁河谷,这里靠近干旱的中亚地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很难抵达,是名副其实的“苦寒之地”,为什么会得到“塞外江南”的评价呢?
如果我们对这里的气候有一些了解的话,应该就会懂得其中的缘故了,一句话,成为“塞外江南”的一个最根本的条件,还是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而伊犁河谷恰好就有这个条件。
我们知道,新疆降水比较稀少,主要的水源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但是伊犁河谷是个例外,这里的水资源靠的不是冰雪融水,而是珍贵的大气降水。伊犁河谷地带虽然身处亚欧大陆内部,距离大海十分遥远,因而丰富的水汽无法抵达这里,但地形帮了伊犁河谷一个大忙。这里位于天山南北支的交界处,大体上山脉形成了一个朝西的大喇叭口。这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聚水盆”。
伊犁河谷的主要气流是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大西洋的盛行西风远道而来,水汽含量已经非常稀少,但是得益于喇叭口的形态,水汽在这里得到聚集,并随着山脉抬升而冷却凝结,最终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有数据显示,伊犁河谷的年降水量甚至能达到1000毫米,要知道东南沿海的福建,年均降水量才不过1200毫米,可见这里水资源的丰富。
伊犁河谷丰富的水资源,不但为这里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还让其成为了巴尔喀什湖的主要水源。在巴尔喀什湖,来自伊犁河谷的水源已经把这个湖的湖水都冲淡了,让这里形成了一半是淡水,一半是咸水的神奇湖泊。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