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川西平原,溪水潺潺、天高气爽。近日,记者来到崇州市羊马街道民乐村王家堡林盘,近处,生态庭院火锅香,远处,美田弥望步道长。绿野、蝉鸣、流水……汇聚成一幅“醉美”田园画卷。
“这里环境好、味道好、服务好,我喜欢周末带着家人来吃火锅,还可以逛逛林盘,很舒服。”家住崇州市的赵女士是王家堡生态火锅的常客。与现在的杯觥交错、人声鼎沸相比,一年以前,这里还只是民乐村六组的一块闲置林地。
据民乐村党委书记杨何介绍,民乐村是由原漕溪村和猫渡村合并而成,合并之初,面临着资源整合难、生态价值转化难、农民增收致富难的“三大难题”。今年以来,村党委通过整合在地资源,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以发展集体经济引领乡村振兴,使村里居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构建“1+3+6”组织体系
破解资源整合难题
“两项改革”之后,如何让原来两个村的群众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共同致富?民乐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构建“1+3+6”的组织体系,把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林盘和院落中去,为当地产业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为破解资源整合难的问题,村党委牵头对域内土地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理清“家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党员带头将闲置土地资源统一流转给集体,有效整合乡村碎片化的闲散地块,流转土地20余亩,为引入市场主体,片区化开发运营打下基础。
创建“3322”分配模式
带动群众共同富裕
为了秉持商业化逻辑,引入市场主体,民乐村采取“筑巢引凤”的方式,以打造好的林盘作为平台,建立“赛马机制”,因地制宜引入餐饮、苗木等优质企业入驻,王家堡林盘生态火锅也就此应运而生。
民乐村党委创新经营模式,依据企业投资金额固定收取土地流转、卫生服务等费用,按照“3322”的模式进行收入分配,即收益的30%进入村集体账户、30%进入小组账户、20%作为基础设施维护费、20%用作全村扶幼助残等慈善公益。“通过创新分配机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推动集体持续壮大的同时,也让群众增收致富。”杨何告诉记者。
除王家堡生态火锅之外,川西盖碗茶、天香茶庄等特色餐饮产业也随之进场,共提供本地就业岗位200余个,有效提高了村民收入,吸引外流村民返乡,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持续增强。
环境美了,道路宽了,机遇多了,百姓日子也更红火了。“看到村里发展得这么好,我和家人就决定回乡了,准备在家乡干一番事业。”今年回乡创业的村民王先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杨铠 见习记者 齐晔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