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中轴
在钟鼓楼脚下生活了近60年,她感受着老城的变化与复兴,“拥挤的大杂院变身整洁幽静的四合院,狭小的胡同宽敞多了,出门遛弯儿,处处是景。”
从钟鼓楼一路往南至永定门,7.8公里长的中轴线串联起景山、故宫、天安门、天坛等一颗颗历史明珠。沿着这条北京城脊梁,古建、四合院栖身的胡同街巷正在有规划地系统治理,恢复风貌,经过腾退修缮,历史文化遗存被逐渐擦亮,焕发活力。
胡同人家乔迁新居
雨儿胡同30号院,曾是清代值年旗的杂物房,有南中北三排房。尹宝丽就出生在靠南边的一间小屋里。
“我们家的院子是一座公房院,小时候,我对它和胡同的印象就一个字——挤。”尹宝丽回忆,30号院里一共有14户人家,每家都是三四口人挤在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尹宝丽家算人口多的:父母带着4个孩子,一共6口人。除了尹宝丽出生的那间南房,一家人还有一间北房,“6口人共用20多平方米,显得地方紧巴巴的。”
那时候,胡同人家最想改善的就是居住条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胡同里不少院门口搭起了煤棚子,30号院的街里街坊们也开始琢磨给自己的小家扩展空间。
院子里的空间窄了,街坊们就结伴到胡同里活动。白天,大人们在树荫下乘凉、下棋,尹宝丽和小伙伴们在胡同口跳皮筋;晚上,父亲下班回来早,就会带她到什刹海遛弯儿,每次必会路过银锭桥,“夏天,骑在爸爸的肩头,眺望远处青色的西山;冬天,在桥边买一串糖葫芦,走回胡同口之前准能吃完。”尹宝丽说,这些都是她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政策出台,以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和发展为纽带,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被纳入规划通盘考虑。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中轴线申遗文物腾退工作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和文物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
老楼让景焕靓古都
“银锭观山”景观视廊曾被一座13层高楼遮挡,因而有了缺憾。这座高楼位于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是该院1984年建成的新北楼。
今年3月,为了全面落实北京市核心区控规,推动老城保护和街区更新,积水潭医院新北楼拆除工程正式确定,同时推进位于昌平区回龙观地区的新龙泽院区建设。
5月1日,医院上下正式开始给新北楼“搬家”,“原定一周之内腾空新北楼,我们只用了4天时间,5日,正式向施工方移交新北楼。”蒋协远说,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医院上下全力保障新街口院区门诊、急诊工作正常开展。
在各方的配合和努力下,新北楼的拆除工程顺利进行——6月18日,从银锭桥上远望西山时,已经看不见新北楼的遮挡;7月22日,新北楼全部楼层拆除完成。
新北楼拆除后,蒋协远也到银锭桥上望了望,目光所及,昔日“故人”不再,连绵西山清晰呈现,他心中豁然开朗,“老院区的就医环境和功能将进一步优化提升,京北地区,新院区已做好准备,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辐射带动区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