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古称嘉应州,这里主要是客家人主要集聚地,18世纪末,很多客家人从这里出发,到海外谋生,这也使梅州成为世界有名的“华侨之乡”从而获得“世界客都”的美誉。
“两手空拳闯天下,一条皮带走南洋”是梅州客家人下南洋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写照。
客家人能吃苦,他们艰苦创业,从初期在东南亚种植胶橡,到后面经商,发展逐步扩散至非洲、欧美、和澳洲、新西兰等地方。
大批的身居海外的华侨,要联系家乡亲人,他们之间来往的书信,赠养家眷生活费用、这种带钱的特殊书信,就成了侨批。
在梅州客都文化博物馆,这里收藏了全球存量最大的客家侨批,展馆里面展示的一张张汇款凭证,都是当时社会历史的真正见证。
可以看到,每一封的侨批后面,都记录了一段亲情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客家人传统民风的缩影。
在侨批展馆的正门,就有华侨华人的海外分布地图,看到客家人已经分布在世界五大洲160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目前梅州的海外华人华侨人数多达700万,同时也是港澳台同胞重要祖籍地之一。
展馆共分了四大部分给我们介绍了侨批发展的情况,第一部分是自18世纪末,“海禁”放开后,汕头成为通商口岸,梅州客家人纷纷乘船下南洋谋生。
当时有个客家山歌是这样唱的:“汕头出海七洋洲,七日七夜渺茫茫。行船三日吾食饭,记妹言语当干粮。”歌词表达了当年客家人背井离乡,忍饥挨饿,漂洋过海的心酸往事。
第二部分是讲述了侨批的来历。
那个时间,很长时间内,侨批都是侨眷们赖以维生的资金来源之一。
展馆展出当时下南洋时,华人工人使用过的一些实物,当时很多客家人是在橡胶园里从事收割橡胶工作,老板给华人发放工资,都是用过一种代币,叫“猪仔钱”。是陶瓷做的圆形货币,只能内部流通。
第三部分讲的是水客行商。这是梅州侨乡的“特产”。
水客原本也是华侨,就是趁返回家乡之便,顺道帮助亲朋好友带物带款给家乡的亲人,他们从中会赚取一定的佣金。
后来华侨日益增多,这种需求增大,渐渐发展成一种专业帮人输送钱物的“水客”职业。
当时的水客行商实景复原,每当有水客出现在村头,乡民们就是围拢过来,看看有没有自家的侨批?因为侨批里面,有着他们远在异国他乡的亲人是否健在的消息和他们节省俭用辛苦挣得支撑侨眷的生活费用。
随着航空业和快递业的发展,还有电话、网络的普及,现在侨批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仍是侨乡那段辉煌历史的述说者。
2013年6月,“侨批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是广东省也是梅州市首项世界记忆文化遗产项目。
旅游小贴士:
客都人家文化旅游度假区侨批展厅
景区地址:广东梅州梅县区丙村镇三堡大桥东侧(石窟河与梅江交汇处)
开放时间:全年全天开放
门票:免费
看完,留言告诉我,你想来这里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