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海 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10月15日,“应对气候变化与减缓冰川消融学术研讨会”在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召开。
封面新闻记者获悉,达古冰川管理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旅游资源的科研保护工作,主动联合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景区17号冰川,组织开展应用“地球工程学”措施减缓冰川消融的试验。
自2020年8月份以来,中科院研究员王飞腾6次率领团队来到达古冰川。王飞腾研究员说:“冰川是西部水资源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冰川急剧消融,对水安全和下游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且研究发现,过去的50余年时间,达古冰川的面积缩减了70%,已经严重影响当地生态文明建设,限制了冰川旅游事业的发展,因此应用人工手段减缓冰川消融尤为迫切。达古冰川“盖被子”一年,减缓冰川消融厚度达到1.5米。
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飞腾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前往达古17号冰川,开展应用人工措施减缓达古冰川消融试验科考工作,此次试验科考内容包括定量观测冰川消融和探寻冰川保护与冰川旅游资源开发的相互作用,运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观测记录2020年-2021年达古冰川试验区冰川消融情况,全面寻求冰川保护与合理开发的耦合点。
据悉,今年8月份,运用新型纳米材料铺设于达古冰川,其试验效果更为显著,初步估计能够有效减缓80%左右的冰川消融。通过一系列冰川保护和生态旅游的措施,成为中国冰川“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典范。
未来,达古冰川也会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将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持续坚持下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川雪山也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为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