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明
距第一次去微山岛已经十年。十年光阴多变换,有许多事物已经面目全非了。然而,微山岛的容貌在我心中依然。十年前那个初秋的早上,是小木引我来到这里。小木是这个岛上的殷姓后人,她出生在这里。那个早上,一身白色装束的她领我等登船,我们一起在微风扬起的湖面上遥看越来越近的微山岛。
一切都像时光特意地安排,船上的我们与白成一道光束的小木一起缓缓向前,静静的湖面上,船首宛如画笔,她以一种不掺杂任何颜色的纯白,于苍茫中划破了天水间那块由暗黄色和深蓝色构成的色调。
微山岛四面环水。它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站在船上望去,微山岛像一个微微凸起的山包。山包之上,耸立的圆顶高塔,各色的建筑,成片的树林……它们在晨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丰富的由层层色调构成的和平温润的光泽。
微山岛够大,它的9平方公里之多的土地,让它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大内陆岛。站在高高的船顶俯瞰,天水茫茫中,岛上宽宽窄窄的街巷,穿越林荫的小路,小路上早起的捕鱼人,湖边熟透的莲蓬,还有弥漫在空气中的那股淡淡的土腥味……它们于缠缠绵绵的雾霭中,散发出一股悠远神秘的气息。
那个上午,我们沿环岛路行进。眼前,这个被湖水全部包围了的孤岛,似乎因应了自己的宿命,茫茫水域中,它孤寂而又不乏大气。古往今来,微山岛历经了无数个黑夜和白昼。从早到晚,一轮红日,一弯明月,日复一日……在这里,世间生生灭灭的故事,人间起起落落的情感,始终与浩淼的湖泊,与满天的繁星,与自然的枯荣相依相通。
如今这里,微子墓、张良墓、春秋目夷墓……这些被石头、砖瓦、钢筋、水泥搭建起的建筑包围了的坟墓,承蒙苍天的垂怜,在苍劲松柏的遮掩下,于各自的方位孤独而立。
这里,微子墓是我最先拜谒的地方。与张良、目夷相比,微子是最先在这里“落户”的。微子在这里的出现和落脚,意味着以玄鸟为图腾的商王朝的覆灭和以微子为符号的东夷原始部族缩影的永续存在。
微子作为商帝乙的长子,曾屡次劝谏淫乱的商纣王。由于商纣王不听劝阻,微子愤然出走。很快,武王灭商。待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成王封微子于商族发祥地商丘,国号为宋。自此,微山因微子而得名。“微子”成为商王朝在周治下的一个具象化的存在;“微山”二字也因而深藏着一段尘封了的记忆。
我到微子墓时已近正午,但这里依然被一股阴郁的气氛笼罩。或许是微子的身世和不得不随波逐流的命运使然,苍松翠柏间,形如小山的微子墓,在飒飒秋风中越显萧瑟。
微子墓前有古碑四通。主碑上的“殷微子墓”四字,由汉代匡衡所书。横额有“仁参箕比”四字。“仁参箕比”显然是指微子、箕子和比干的,它源于被称为微子后人的孔子对他们的评价。孔子称赞微子、箕子、比干为“三仁”,这自有他的道理。在商王朝摇摇欲坠的时候,正是这三个“庶出”的人力劝商纣王的。他们的愿望尽管没能实现,但他们的出现,让走向没落的商王朝闪过最后一线光芒。
伫立墓前,我看到了一张安详和蔼的面孔,他的目光里闪烁着一种慈祥的余辉。那是中华文明长河中一个艰难的起步阶段。商纣王的穷奢极欲,暴虐嗜杀,让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商王朝众叛亲离。屡次劝谏无果的微子选择了出走。此刻,我的眼前隐隐出现了那个夜幕笼罩下孤身行走在大野小径上的人,并隐隐感觉到,他驻足回看那座距他越来越远的豪华宫殿时,带给他的那种从未有过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武王灭商,他肉袒面缚乞降了。也许,有人对他的选择颇有非议。但历史证明了他的正确。周朝的统治很有特点,它的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对以后两千余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诚然,当时的微子也未必看清身后的一切,但我相信他的内心深处是有一种力量在引领着他的,那便是人性的力量。也许是他的庶出地位唤起了他对人性的思考,使他确立了自己的道德底线,他因而成为一个敢于向强权进谏,且在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时,敢于以不合作的态度洁身自好的人。后人认为,更加可贵的是,他在乱局之下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人。
悠悠过往那是一片黑了的天空,我们所能感知的与我们生命密切相关的那些过去,则完全仰赖于天上闪闪烁烁的那些星星了。微子就是其中的一颗星,微山湖于他,那是宛如天空般的映衬和护佑。这里,微子墓拜台上方青砖铺地,上置供案宝鼎;正殿内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殿前那座高 3.5 米的微子塑像给人以扑面古风。四周大型壁画“殷微子世家图”活灵活现。行走其间,犹如时空穿越。冥冥中,我的心头有一种孤独的情愫悠然而生。
史料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纣王的情况。这是一个不忍直视的场景……此刻,我的眼前出现了另一个画面,那是一幅佛经上所说的“身怀珠玉而向他人行乞”的画面,那是一种“不求诸抓得住的现在而求诸渺茫不可知的未来”的存在。
公元前1063年,“周公以成王命封微子国于宋”。“宋”即今商丘一带。自此,微子成为宋国国君、始祖。传说他为政贤能,为殷民所爱戴。翻开历史的书页,《春秋左氏传.襄公元年》有:秋,“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的记载。留,即留邑。商代为留国,在殷末灭亡。周代为宋国留邑。宋国的故城,即古留城,它在微山岛西偏南6公里处,明万历年间,古留城没入微山湖。显然,当时的微山岛是属于宋国管辖的,微子自然知道这个地方。但宋国的国都商丘距离微山岛400多里,尤其在古代,与这里山水阻隔,交通不便,微子为何选择偏僻的一隅,把自己葬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这座孤岛?我想,这与微子的身世、经历和他的向往和追求是分不开的。微子劝谏不成的愤而出走,肉袒面缚乞降和受封宋国国君,也许都是一种无奈地选择。走进时光的隧道,我在看到微子坎坷不幸的经历时,更能感受到微子内心深处那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
可以推断,作为宋国国君的微子,生前是不止一次地来到这儿的。当他走近这个绮丽静谧之地时,一定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他发现这种虫声鸟鸣中的山水,才是安放灵魂的地方。唯有这儿才能让他远离世俗的尘嚣,得以让自己满是伤痕的灵魂得以理疗。于是,微子选择在这儿安息了。
千顷湖光绕一丘
昭然幽爽对清流
诗传麦秀心惟恻
义恤宗黄器共留
山即明微忘得失
湖堪比洁任沉浮
摩残汉碣追仁迹
浩浩云烟弗胜收
这是清代诗人高元贞《谒微子墓》诗的上半部分,他在指出微子墓所在位置的同时,也隐喻着微子的心志和选择。
微子墓是全岛的最高点,当地人称凤凰台。相传因有凤凰落此而得名。在上古传说中,有“玄鸟生商”的故事。因而,“凤凰台”的寓意已经十分清楚。
《史记-孔子世家》开篇说:“孔子,其先宋人也。”我想,身为宋人后代的孔子一定来过这里。孔子从来不以“仁”字轻易许人,但孔子说:“殷有三仁”,微子便是其中之一。从而,足见微子给后人的影响。今天,微山岛的殷姓居民就是微子的后裔,几千年来,他们在岛上繁衍生息,虔诚的守候在祖先的身边,他们的智慧和忠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微山湖是美的,微山岛是美的。贴近细看,那些藏于美丽繁华中的莲蓬,那些像小燕子样的饱满的菱角,那些游动在湖水里的鱼虾,它们每一个形状,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叶片,甚至每一根经络都美的恰如其分。而且,这里面有微山湖的水,有微山岛的土,有过往历史的影子寄寓其间。
是的,历史原是纳过去于现在的。通过历史的过往,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影子。然,历史的过往毕竟已成为过去,充其量也只是时空中的一粒微尘。但“刹那中自有终古,微尘中自有大千”……因而,微山岛——最先领我等来这里的殷姓后人小木,我应该感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