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大型祭祀性建筑群,也是华夏文明的积淀之一。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祀礼仪和祭祀乐舞,都是按照《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深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我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均建坛祭祀,但因战乱等其他原因,大多没有保存下来,而北京天坛是完整保存下来的仅有一例。天坛建筑处处展示中国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
天坛里有一处景观——七星石,是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的七块巨石,就位于天坛七十二长廊东南的场地中。在它们的东北隅还有一块小石,一共是八块石。
“七星石”的名字分别为天枢石、天璇石、天玑石、天权石、玉衡石、开阳石、摇光石。
那么,为什么要在这里设置在七星石呢?
其实,七星石是明嘉靖年间的镇石,迄今已有470余年。据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想找一个祭天场所。一天夜里,朱棣梦见天门大开,北斗七星落于此地,于是,朱棣下令在此地修建了天坛。
到了明嘉靖九年(1530年),有一个道士说天坛这里太空旷,不利于皇位和黄寿,就按照北斗七星的传说设置了七石镇在这里。
既然是七星石,为什么会有八块石头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也有各种解释。
据说,满族入主中原后,为表明满族亦华夏一员,清乾隆皇帝诏令于东北方向增设一略小的镇石,有华夏一家,江山一统之意。
还有一种解释是说,这第八块石头是满族人入关后自己给加上去的。满人认为七块石头代表中原的七座大山,然后就把象征东北长白山、满族人自己老家的石头给带来了,加到这里,就代表自己家乡的山山水水。
但是也有人说,七星石其实在明代的时候就有八块了,并非清朝人加的。但是为什么七星石会出现八块石头?这正恰恰说明了中国古人对于星象观测的准确度之高。
古人通过观察北斗七星,发现在它勺子的位置有两颗星,这两颗星连接起来的延长线,延长五六倍后就可以看到北极星。
它们组成了一个像水舀子似的物体。我们还可以看到北斗七星上边的一颗小星,这颗星叫“辅星”,比较暗,现在的天文学里给它起名为“大熊座八十号星”。
我国古人看它离开阳星不远,就把它叫做“辅”。因此当初在设计七星石的时候,就放置了八块。
这说明古人观测星象时的准确程度,这样一颗晦暗的辅星,古人都没有把它落下,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文化的精深之处。
北京天坛从总体到局部,均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佳作,完美的融合了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本文参考自:《老北京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