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人,度渡渡渡渡…山西最南小城怎么有这么多du
跨九州的黄河水在这里被大禹治理、郭襄在这里“一见杨过误终身”、180万年前人类第一把火在这里点燃......这里是芮城,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是山西最南端的一座小城。黄河奔腾5464公里,流经9省区,拐了99道弯,在中国大地挥洒出一个巨大的“几”字。芮城,就在黄河最后一拐的臂弯里。
大禹渡、风陵渡、西侯度,一座山西最南小城,同时拥有这么多“du”,是怎样一种体验?10月16日,“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宣传山西站活动在运城市芮城县启动,全国20多家网络媒体记者走进芮城,溯源黄河文脉,感受关于“du”的故事和风景。
▲远望大禹渡
大禹渡
大禹治水成功之地
黄河流经芮城境内82公里,曾经有15个古渡口,“大禹渡”是其中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时,休息于柏树之下俯察河势,悟得疏而导之的治水良策,由此乘舟上凿龙门,下开三门,导河入海。至此黄河岁岁安澜,泽被百姓。后人将此树称为神柏,其地则称大禹渡。
大禹渡不但是远古大禹治水的成功之地,也是当代群众改造自然,引水上塬的成功杰作。1970年,大禹渡扬水工程动工兴建,1974年开始提水灌溉,灌溉面积达32万亩,属于国家大型农业引黄高灌工程,整个枢纽工程涉及先进、规模宏大。
▲大禹渡扬水工程
“一级站采用活动泵车抽水、两厢沉沙池解决了抽黄灌溉黄河泥沙不易处理难题、二级站一次扬高200米,大禹渡扬水工程的这三大技术创新,开辟了当时水利先河。”大禹渡扬水服务中心枢纽站站长张波介绍,大禹渡扬水工程的修建,使芮城农业改变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灌区灌溉面积54.62万亩,占芮城县水浇地面积的70%以上,受益人口28.6万人。
如今的大禹渡,既是引黄提水的水利工程,也是集神话故事、治水精神与水利观光为一体的黄河风景名胜区。站在观景平台,看奔涌的黄河水在这里变得平静安澜,划了一个大弯,继续东向而下;大河岸畔,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带着大禹渡的风光,连绵向更远处。
▲传说中的风陵渡
风陵渡
郭襄初遇杨过之地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金庸笔下,郭襄和杨过初遇的地方,就在芮城的风陵渡。风陵夜话、相逢意气,这段侠骨柔情的诗意邂逅,让风陵渡多了一丝浪漫文艺的色彩。
风陵渡是黄河之上最大的渡口之一,地处黄河东转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汇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界。黄河沿着晋陕峡谷,奔涌向南,在山西西南角陡然急转,绕过中条山,划出一道大弯,掉头东去。这个转弯处,就是风陵渡。《左传》曾有记载“三门峡-风陵渡-蒲津渡”一线,是黄河上开发最早的航线。
发生在风陵渡的故事,不只有武侠。相传,黄帝与蚩尤大战,蚩尤做起大雾,黄帝部落在大雾中难辨方向,陷入困境。风后作为黄帝的大臣,在关键时刻做成了指南车,帮助大军战胜蚩尤。但风后在作战中被杀,被埋葬在芮城一带,为了纪念这位贤臣,此地建有风后陵,故此得名风陵。
▲西侯度,人类第一把火燃起的地方
西侯度
人类第一把火燃起的地方
西侯度是亚洲大陆最先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存之一,也是人类第一把火燃起的地方。
180万年前,远古人类来到亚洲大陆,最早脚踏地便是西侯度。西侯度人在这里直立行走、狩猎摘果,并学会使用火“烧烤”食物。文明圣火,从黄河岸边开始燃起。
1961年,考古学家、山西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开拓者王建带队,在西侯度进行了考古发掘。在距离地面59米下的文化层中,发现了石制品、烧骨以及带有切痕的鹿角。烧骨,是人类用火的证据。经古地磁法测定,距今约180万年。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也将人类用火的历史推至距今180万年前。
电光石火,日月轮回。2019年3月28日,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圣火,在西侯度点燃。时隔180万年,在人类第一缕文明曙光照射之地,远古的呼唤,青春的盛会,在这一天,相逢成歌。
2020年12月1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法国《人类学》杂志2020年第11期刊登了西侯度遗址最新测年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判定该遗址同位素年龄为距今约243万年,早于西方普遍认为的人类从非洲“走出”的时间。这一研究成果的面世,为东亚地区最早人类的脚踏地提供了新证据。
▲2019年3月,二青会圣火在西侯度点燃
大禹渡、风陵渡、西侯度,除此之外,芮城还有什么du?答案是“风度”。芮城的旅游slogan,是“大河仙境 风度芮城”。黄河之畔,有厚重历史,有大河风光,在芮城,做一个有风度的人。
万里黄河,九曲回环。母亲河畔,曾经有人的地方就有渡口。三晋南北诸渡,既是历代漕运的重要码头,也是华夏文明的图腾。数千年来,许多黄河古渡口已经消失在滚滚而去的山河岁月里,山西的黄河古渡口,如今屈指可数。
芮城,山西最南端的小城,有着大禹渡和风陵渡等黄河古渡口;也有考证,西侯度曾经也是古代的渡口。芮城,这是山西拥有最多古渡口的地方,连接着此岸与彼岸,过去和未来。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