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坐豪车,出家看学历,这到底是公司还是寺庙?
闲暇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出去游山玩水,途中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名山里都会有楼宇轩昂的寺庙,这些寺庙隐藏在群山中,原本是为了方便僧侣清修,现在却成了游客云集的热闹场景。而更让人讶异的是,原本应该无欲无求、苦修佛经的僧侣们,却不断被爆出出门香车美女为伴、饭局有鱼有肉,甚至想出家还要看学历,这到底是公司还是寺庙?
众所周知,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早在大约两千年前就传入我国,伴随着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演变出天台宗、三论宗、禅宗等诸多流派。在我们的印象中,不论是哪个佛教流派的僧侣,都是六根清净、与世无争的形象,这是因为中国佛教主要遵循《四分律》,其对僧侣尼上至修行下至日常行为都有详细的规定。
修佛者主修内在。他们会认为穿着华贵的衣物、吃着美味的珍馐是注重外在享受的表现,于修行无益,因此,古代的僧侣都会身着手工缝制的粗布袈裟、吃少盐寡菜的素食;而且,他们会认为俗世伦德纷纷扰扰,会影响内心的平静和修佛的效果,因此,古代的僧侣都会摒弃妻儿家室。剃度被称为“烦恼丛千缕,全凭慧剑挥”,就是断绝贪嗔痴的表现。
这代人对佛教的印象,在某个时刻之前似乎还停留在武侠小说里的仙然淡泊,然而到了今天,这样的印象在我们脑海中还残留多少呢?现在提到佛教,不少人会先想到某方丈出门坐好车,某些僧侣外出聚餐大鱼大肉,甚至某寺庙还“不免俗”的贴出招聘广告,广告中不限制应聘者是否婚娶、对佛经有何见解,反而是对学历规定出严格的下限。
在古代,不论是普通僧侣还是住持方丈,都不会有任何收入,他们的生活来源多为自己种植的蔬菜粮食,或云游化缘,很少一部分来自于信众的功德。然而到了今天,不知道还有多少僧侣会自己种粮种菜,不知道还有多少僧侣会出去苦行云游,据说,如今信众们的捐赠,除了少量用于寺庙修缮外,大部分都流进了僧侣方丈的口袋。
我曾跟寺庙里的僧侣对过话,他问我:“你是不是真以为我们不能吃肉?”我觉得这个问题毫无疑问,他却说:“我们不能吃的是‘熏’,是那些气味重的蔬菜,不管是戒律还是佛经,都没有严格要求我们不能吃肉。”不过我看庙里的斋饭,有葱有蒜,明摆着都是他们所说的“熏”,不知道是不是他们自己对佛经还有其它见解。
其实诚如僧侣所说,佛教的确没有限制过他们吃肉,但中国佛教自1400多年前就开始形成不能吃肉的规定,沿袭至今早已成了中国教区的特色,今天却能被轻易驳斥。佛经也没要求僧侣不能坐豪车,也没要求他们不能限制学历,但佛经中那些真正修身养性的东西,在他们心里还剩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