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7日午后,昌江县乌烈镇道隆村上空乌云密布,台风即将来临。我们在此刻走进道隆村,进村前,我对道隆村是红色老村一无所知,我们的车子停在村头那棵古老的大榕树下,我当时立刻发现与其它村庄不同的是围着大榕树的挡土墙的造型不是一般的圆形而是一个五角星。抬头看不远处的民房墙上描绘的都是道隆村的革命故事,我眼前一亮,脑海里不断地翻腾搜索着与昌江相关的红色记忆,眼前浮现了昌江二小、琼西中学、史丹、马白山等前辈的光辉形象,但我的记忆中缺憾了道隆村,于是我在道隆村革命烈士墓守灵人陈思德的带领下,拜祭了革命烈士墓并参观了道隆村村史馆,我在村史的记录中找到了琼西中学四个字和村中的革命史零星记录。回到海口,我认真地翻阅了党史书籍《中国共产党昌江历史》,寻找到相关的道隆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郭日明的资料。特作此篇略传,纪念革命烈士郭日明(1915-1941)。
上图:海南省唯一一座村级革命烈士陵园
一、求学琼西中学,投身抗日救国
1938年,在史丹、陈克文、马白山等革命前辈及社会知名人士戴恩民、林超宇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创办了琼西中学(原名"琼海中学琼西分校")这是一所昌感地区为培养抗日骨干而创办的一间"抗日大学"式学校,被誉为琼岛西部的革命摇篮,是入选海南省由国家教委组织编纂的中国《教育大辞典》10所中小学校之一。
第一届学生有200多人,学生来自昌江县、感恩县、崖县、儋县,其中一部分学生是由中共昌感县地下党组织选送而来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全校共有中共党员34人。郭日明就是当时的200名学生的一员。郭日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日军侵琼,学校被迫停办。在中共昌感县委的号召下,大多数师生投身到抗日救国的行列,奔赴前线,与敌人作坚决的斗争;
1938年秋,中共昌感县委还号召各区、乡、村成立青抗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团体。根据道隆村史记载: 当时郭道明从琼西中学回到道隆村组织发展相继成立青抗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团体,开始了他英勇、壮烈而短暂的革命生涯
上图村史馆
二、 中共峨港联村支部建立,郭日明担任书记
1939年4月至5月,中共昌感诗北区委组织委员赵郑农,根据县委紧急会议的精神,先后到峨港、道隆、白沙等村庄从事建党活动,同从学校毕业回家的党员学生接上了组织关系。因当时这3个村庄的党员数量还比较少,峨港、道隆、白沙3个村的党员便联合起来,成立峨港联村党支部,郭日明任书记,吉进台任宣传委员,符明运任组织委员。
三、道隆村党支部成立,郭日明担任党支部书记
1939年秋,在中共昌感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峨港联村3个村都发展了一批新党员,于是又各自成立了党支部,道隆村党支部书记由郭日明担任任,邓秉珠任组织委员,陈辉任宣传委员。
1940年初,郭日明同时担任昌感县道隆地下交通站站长。昌感县委领导人陈克文、赵光炬、史丹、陶世民、赵郑农、桂树魁等领导人常在郭日明家中研究工作、指导昌二区的抗战工作
上图道隆村革命遗址
四、中共昌二区委建立,道隆村属昌二区委领导
1940年7月,根据中共昌感县委的指示精神,为了加强对各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在白沙村东北面一公里处的山坡上正式成立了中共昌二区委,桂树魁任书记,羊礼任组织委员,吉进台任宣传委员。原由中共昌感诗北区委领导的峨港、道隆、白沙、乌烈、沙渔塘、打显、进董、新港、长山、南罗、海尾等党支部,划归中共昌二区委领导。
由于昌二区的沿海地区已被日军侵占,为利于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中共昌二区委决定把党的活动中心转移到靠近山区的道隆、白沙、打显一带的村庄。这期间,郭日明带领的道隆村党支部积极配合中共昌二区委,做了大量的抗日救亡工作:一是做好党支部的巩固发展工作;二是深入各村宣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三是发动群众捐献粮款购买枪支接应或支持部队;四是发动青年参军上前线,打击日军;五是了解敌情,做瓦解日伪等地下工作,为日后抗日救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图郭日明烈士故居
五、1941年秋,郭日明壮烈牺牲
1941年秋,日军和国民党互相勾结,对昌二区的道隆、白沙、打显等抗日民主村庄进行大规模的“蚕食”和“扫荡”,实行“三光”政策,迫使道隆、白沙等村的数百名无辜群众四处逃难,无家可归。
以钟德基为首的国民党昌江县反共土顽经常流窜到乌烈、峨港、峨沟、白石、塘坊、保平一带村庄,勾结保平据点日军,积极反共。钟德基看到道隆村在中共昌二区委书记桂树魁的领导下,抗日救亡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辐射到了邻近的峨港、乌烈等村庄,严重地阻碍了他们勾结日敌进行反共活动,于是把道隆村的党支部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41年10月的一天晚上,钟德基派一股武装土顽包围了道隆村。国民党顽固派原是要抓捕中共昌二区委书记桂树魁的。因桂树魁已前往白沙村才得以幸免。道隆党支部书记郭日明和支委邓秉珠来不及转移,落到敌人手里结果被杀害,年仅26岁的郭日明壮烈牺牲。
上图道隆村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员陈思德
六、道隆村党员踏着烈士的足迹继续战斗
道隆村党支部书记郭日明和邓秉珠牺牲后,昌二区委请求中共昌感县委想方设法消灭道隆村的黄龙炳、王瑞宏、陈德修等几个反共土顽,以扫除抗日救亡工作的障碍。县委经过研究后,派文谦受带领驳壳班配合中共昌二区委羊礼、麦尚育、桂树魁、陈辉等执行这项任务。结果,驻道隆村幕后操纵国民党游击队指挥部的参谋黄凤仪被羊礼、麦尚育击毙了。大快人心,鼓舞了道隆村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士气。
1942年4月,昌二区委和区署遵照中共昌感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关于“组织地方武装,打击敌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政权”的指示精神,成立了昌二区抗日武装队伍——常备班。初时,常备班有20多人,桂开光任班长。
不久,中共昌二区委和区署深入发动群众捐款2000多元日币,区委书记羊礼亲自带这些钱到澄迈县去购买回17支短枪和400多发子弹。于是昌二区常备班迅速扩编为常备队,队员发展到30多人,符映星任队长(后邓秉仁接任),郭朝儒任副队长,道隆村党员前赴后继继续战斗
昌二区常备队是昌江县抗日武装的一支劲旅,自成立之日起,就经常活跃在昌化江南北两岸和三架岭周围,以英勇抗击日军和国民党反共土顽而闻名昌化江下游南北两岸地区。在昌江各个著名的战斗中,昌二区常备队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使日敌闻风丧胆。昌二区常备队经常配合各民主村庄的民兵或自卫队,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深入敌占区,惩治汉奸,瓦解敌伪组织,歼灭土顽,发动群众抗日,为打击和消灭日敌土顽立下赫赫战功。
道隆村把传承红色基因列入村规民约
道隆革命烈士陵园,是为纪念道隆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的十三名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烈士的姓名是郭日明,邓秉珠,陈多兴,邓元松,邓秉环,邓秉彰,邓长友,颜玉球,郭来顺,郭朝儒,杨日辉,陈多谦,邓秉公。
道隆村的革命历史也是琼崖革命历史的其中一部分,今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纪念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大力弘扬革命烈士的精神,让党的红色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文/南沙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