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日报 图
黄山,从来不缺乏知名度。
1979年,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并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由此掀开了黄山乃至整个中国旅游市场化发展的序幕,同时也奠定了“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作为“中国旅游始发地”的江湖地位。
1988年,和风景名胜黄山同名的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由于背靠黄山这个超级IP,黄山市可谓一出生便自带“旅游名城”的光环。
然而,“靠天吃饭”这么多年,黄山却开始如梦初醒。
9月26日开幕的中共黄山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黄山市委书记凌云在大会报告中说,随着将来多条高铁的开通,黄山的交通能级将显著提升,有望成为长三角第五大高铁枢纽。而“已经摆脱地理空间的偏安一隅”的黄山,更要摆脱思想空间的“偏安一隅”,勇担大黄山的新使命。
半个月前,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黄山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好像有点老了,觉得它就是个景区,“但我们想刷新外界的认知——黄山不仅是一座世界名山,还是座文化名城。”
澎湃新闻(www.thpaper.cn)注意到,黄山这次党代会在为未来五年确定目标时,便提出要倾力打造“五个之城”,其中一个就是“打造青春活力之城”,也就是要吸引高素质年轻人流入黄山,让黄山成为一座“拔节向上、澎湃向前的青春之城”,成为“多元访客、创新人群的活力之都”。
曾经单纯靠旅游和生态吃饭的黄山,虽然名声在外,却家底孱薄,它是安徽16个地级市中经济体量最小的一个。受疫情影响,黄山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量由2019年的7402万人次骤降至4368万,仅从旅游上来看,也不得不面对“梦醒时分”。
黄山,这个虽“养在深闺”但自带顶级流量、兼具厚重文化和优美生态的生态资源旅游型城市,如何主动求变、进行“二次创业”,借助创意、科技的力量实现“新路赶超”和“弯道崛起”,备受外界关注。
说起“老天爷赏饭吃”,黄山为何滔滔不绝
黄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也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奇山”,是中国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始发地。
有一种说法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形容黄山集天下山水之大成,也体现出黄山在中国旅游行业中的地位之高。
和黄山同名的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于1988年,辖3区4县在内。除了背靠黄山名胜,黄山还是古徽州的所在地,历代名人辈出,徽商、徽剧、徽派建筑等构成的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因此,在国内诸多文旅城市中,黄山市堪称“老天爷赏饭吃”的典型代表。据黄山市官方发布的数据,2019年,黄山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量达7402万人次,这个数字是黄山市常住人口(2020年为133万人)的近60倍。相比之下,国内另一座名山武夷山所在的福建南平市,2019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为5829万人次,不敌黄山,而南平常住人口为268万,也就是黄山市的两倍。
凌云在本次党代会报告中还谈到,黄山市的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居全国前列,也是安徽唯一拥有文化自然“双世遗”、历史文化“双名城”的城市。
同时,黄山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2项,国家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84项、传承人187人,等等,数量上均居安徽全省第一。
黄山市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禀赋之高,国内并不多见。用凌云的话说,优美的山水、卓绝的生态、灿烂的文化,是黄山的最大优势。
疫情带来“梦醒时分”:那些骄傲有些脆弱
但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黄山的骄傲开始变得脆弱。
据黄山市官方发布的数据,2020年,黄山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368万人次,比2019年下降了41.0%;旅游总收入为370.19亿元,下降43.9%。
同时,黄山旅游还存在转型缓慢等问题。随着旅游消费体验和场景的丰富,黄山这样的老牌景区盈利模式、旅游体验单一的问题日益凸显。
2019年,《黄山日报》曾发文建议,黄山可以积极探索借鉴杭州西湖免收门票模式,或分步实施,先借鉴婺源模式,在全市所有景点先试行“一张门票”模式,有效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拉动游客的多元化消费。
据《北京商报》2020年报道,黄山景区近年来一直在破解“门票收入依赖”的问题,但效果并不明显。
而当旅游无法做到“一俊遮百丑”,黄山发展的诸多问题开始被摆上台面。比如在经济总量上,黄山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4亿元,增速为2.8%,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均在安徽省内叨陪末座。
今年4月才履新黄山市委书记的凌云在这次党代会报告中也坦承,黄山发展的短板主要在于: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动能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少数干部理念不信、视野不宽、专业能力有待增强,等等。
另据安徽《新安晚报》报道,今年年初举行的黄山市两会上,黄山市领导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黄山发展“不够、不快、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
“长三角第五大枢纽”,极大改善城市竞争能级
黄山经济发展并不出众,某种程度上来看,与它所处的地理区域有关。
处皖浙赣闽交界处的黄山,虽然自然生态优美,但在地理空间上却被认为是“偏安一隅”——黄山距离安徽省会合肥、浙江省会杭州、江苏省会南京的直线距离,都在200公里及以上。
凌云在本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随着高铁时代全面来临、交通能级显著提升,黄山进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迎来“大有可为新阶段”。
黄山目前建成、在建和规划高铁有10条。凌云表示,黄山将是继上海、杭州、南京、合肥之后的“长三角第五大高铁枢纽”。已开通的合肥至福州高铁连南接北,杭州至黄山高铁承东启西、直通长三角,在建的昌(南昌)景(景德镇)黄(黄山)高铁则可转京广线连接珠三角。
133万人口的小城市,如何成为“枢纽”?9月份,凌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黄山本身就是一个通衢,不能以人口或经济总量来界定,而是要看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
她说,如果仅从安徽地图去看,黄山地处东南,看似偏居一隅;但若放在长三角来看,黄山整个格局就打开了,它既是长三角的南翼门户,又是皖浙赣闽四省通衢,链接珠三角。“我们希望黄山不仅能成为长三角的国际会客厅,也能成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皖港澳国际会客厅。”
高铁,或许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之后,老天赐予黄山的又一份“礼物”。
不过,凌云也在此次党代会上提醒道,机遇只是一种有利条件,但不等于现实发展。“我们已经摆脱地理空间的偏居一隅,我们更需要摆脱思想空间的偏安一隅,勇敢担起大黄山的新使命。”
“五个之城”,黄山印的“新名片”
凌云在此次党代会报告中,也详细阐述了黄山接下来的转型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五个之城”,即山水人文之城、创意创新之城、开放枢纽之城、青春活力之城和美丽幸福之城。
正如上文提到,优美的山水、卓绝的生态、灿烂的文化,依然是黄山当下最大的优势。凌云表示,生态保护在黄山始终是“压倒性任务”。黄山还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回答“绿水金山如何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问题。
在建设创意创新之城方面,黄山市将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新兴产业攻坚计划,目标是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百亿产业集群。
以旅游产业为例,黄山市将“走下黄山”,推进创意下乡、创意景区建设,发展摄影写生、研学营地、徽州民宿、自驾露营等休闲业态,积极发展云旅游、电子竞技、动漫游戏、数字艺术、网络视听等新型体验,谋划发展“瞰黄山”等低空旅游项目。同时,黄山还计划吸引更多展会、赛会、论坛、首秀、创意节、电影节等落户黄山,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摆脱单一的封闭式景区体验,黄山将打造康养、温泉度假、森林氧吧等“养生+养心”沉浸式体验模式,建设以“徽菜好物”为代表的美食之都。
而针对黄山常住人口、青年游客相对较少的现状,凌云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黄山要通过人才强市战略,建设青春活力之城,“要以青春的方式打开空间,让徽州文化与时代气息交相辉映、让大美山水与时尚城市相得益彰。”
看起来,黄山正在努力摆脱“老气横秋”的印象。正如凌云所说,黄山不只是一座山,还是一座城,“传统文化厚重的城市,我们的自然生态最优美;自然生态秀美的城市,我们的传统文化最璀璨”。